11月28日晚,來自河北的集郵愛好者郭先生驚喜地發現,上海外灘兩岸為中國2024亞洲國際集郵展覽亮燈。
11月29日上午,來自山東的集郵愛好者侯女士在上海展覽中心買到《中國2024亞洲國際集郵展覽》特種工藝小型張后,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NFC功能,點亮“東方明珠”。
中國2024亞洲國際集郵展覽上的貴州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郵政分公司的吳洋舟和同事忙著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游客,雖然略顯疲倦卻眼神閃亮。這里的苗銀冰箱貼、刺繡胸針、繡片明信片、蠟染玩偶等特色文創產品銷售火熱,苗銀冰箱貼更是開展當天就賣斷貨,引得她和同事驚呼:“萬萬沒想到!”
近年來,凱里民族風情園內的“繡里淘非遺集市”火爆全網,也為黔東南州分公司苗侗文化主題郵局的產品開發提供了新思路——對當地刺繡、蠟染、銀飾等各類非遺文化產品進行傳承和創新。他們的努力和堅持在亞郵展這個大舞臺上得到了肯定。“展現民族文化自信,產品與生活場景融合”,關于郵政文創產品出圈的密碼日益清晰。
亞郵展人氣爆棚,上海展覽中心外驚現超長排隊景象,引得見過大世面的上海人也直呼“沒想到!”盛女士從浦東趕到亞郵展現場,自嘲為“散裝集郵愛好者”的她,特意找出了塵封的集郵冊。來自上海航天集郵研究會的葉老先生怎會錯過主場之利?他自豪地指著參賽郵集里自己設計的航天封,向外地郵友講述設計思路。
趕到亞郵展現場的,不僅有盛女士這樣的上海市民,還有來自武漢市殘疾人集郵聯誼會的一位聽障集郵愛好者,他用略顯夸張的手語和肢體語言向郵友表達著興奮之情,在他的無聲世界里,奏響了亞郵展帶來的繽紛樂章。來自河南的演員馮繼凱,受邀在現場扮演的“包青天”備受追捧。他在演出間歇,也沒忘了買本《包公》郵折。在他看來,《包公》郵票和自己的演出都是為八朝古都開封添彩。來自德國的BodoA.v.Kutzleben,用夾雜著德語的英語介紹自己收藏的關于毛澤東的郵品,并和一個個熱情的郵迷合影。阿根廷集郵愛好者Roberto Nestor Cravero的亞郵展記憶里,有熱情好客的中國郵迷,還有關于赤壁青磚茶、孝感麻糖的回味……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不期而遇卻又不謀而合:共同見證這場集郵界的盛會,通過集郵架起文化之橋、友誼之橋。
全神貫注敲郵戳,一筆一畫寫信寄信,在主題郵局打卡,和集郵IP動畫玩偶合影,挑選集郵文創產品……出現在亞郵展現場的,不僅有少年郵局的小局長、小講解員,還有無數對集郵充滿好奇的青少年。雖然全英文的郵集介紹對他們來說還很陌生,雖然編組郵集的規則對他們來說還不熟悉,但亞郵展這樣的平臺讓他們有了接觸和了解集郵文化的機會,也在心中種下集郵的種子。集郵活動因為參與者的老齡化傾向,被戲稱為“爺爺級賽道”。郵展上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無疑將點亮集郵活動的未來。誰敢說他們中間不會產生未來的“國家大獎”和“榮譽大獎”(亞郵展最高獎項)得主?
展方寸郵票,傳亞洲文明。亞郵展點亮上海,也點亮了夢想。時尚是一個輪回,群眾基礎好、文化內涵高的集郵活動,迎來又一輪新風尚,并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