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理財經理田田迎來了她在郵儲銀行北京市延慶區支行的第14個年頭。如今,她不僅管理著2666戶客戶,更在延慶區支行嶄露頭角。這14年間,田田用一項項卓越的業績和一個個耀眼的榮譽,記錄著她在郵儲銀行的成長歷程。歲月更迭,她初心不變。
打造屬于自己的人氣圈
2015年,在經歷了產品經理、審計稽核、出納、營業主管等崗位的歷練之后,田田迎來了她職業生涯一項新的挑戰:理財經理。
“剛剛從后臺轉到前臺,我沒有營銷經驗,對于客戶來說還是一張生面孔。作為理財業務的‘新人’,在營銷過程中我屢次碰壁、備受打擊。”回憶起剛剛接觸理財業務的時候,田田感慨道。苦苦尋找突破方式無門后,田田在北京分行組織的一場培訓中深受啟發:“我要建立屬于自己的人氣圈”。她在心里種下這樣一顆“種子”。
打定主意后,田田制定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對內抓住每一位廳堂客戶,每天至少簽約1名新客戶;對外積極參與客戶經理的商戶走訪,做好交叉營銷。線上充分利用企業微信引流和朋友圈社交,線下每周組織一次社區活動。
“當時很多客戶對理財的態度比較謹慎,更青睞存款類產品,這對我拓客增加了一些難度。”田田回憶道。有一位客戶給田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拿了5萬元過來存定期,在溝通的過程中,田田介紹了一些低風險、隨時申贖的投資理財產品,客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購買了其中一款貨幣型基金產品。為了和客戶的收益同步,田田也購買了同款理財產品,定期打電話給客戶,及時反饋收益情況。“我的初衷很簡單,就想著無論客戶資產的多少,我都要耐心一點,給他們同樣的高規格的待遇,通過我的服務讓客戶體會到尊貴感,讓他們放心。”田田表示,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觸達點,真正體驗后,客戶對理財有了更客觀的看法,也認可了這樣的服務方式。后續,這位客戶又陸續轉過來很多資產,成了她的大客戶之一。
通過這樣的摸索和實踐,田田簽約的理財客戶逐漸多了起來,多的時候每月可簽約新客60戶。人氣建立起來之后,一些曾拒絕田田的老客戶也開始關注她,客群一點一點地做大了。
但2022年債市、股市雙重震蕩,投資者的高預期與低現實之間的落差給田田的工作帶來了極大考驗。“幾輪震蕩之下,市場上大部分產品虧損了,我推薦客戶配置的一些理財產品也未能幸免。”田田回憶起那段難熬的日子,看到客戶虧損之后,她夜不能寐,思索著如何才能幫客戶將損失降到最低,穩住收益。
“有時半夜就醒了,拿著計算器幫客戶規劃,按我的預測在什么時間段能賺回來多少錢,在什么時間段轉換一下產品是最合適的,客戶再持有多久能達到怎樣的收益率。”找到合適的策略之后,田田開始了與客戶的頻繁溝通,“我不希望客戶虧本就離場了,我有信心市場會迎來一個好的結果,所以我希望我的客戶能多持有一段時間,給市場一個機會。”出于對市場的判斷和對她的信任,客戶們最終聽取了田田的建議,決定將資金暫時留下來。在田田的理財規劃之下,最終,她的客戶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收益。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從業十幾年來,田田獲得了很多榮譽,總行“財私客戶拓展優秀理財經理”三等獎、北京分行理財經理先鋒獎、北京分行第八屆理財經理大賽“十佳理財經理”……田田說,獲得榮譽固然令人高興,但最重要的是,她想通過這樣一種競賽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看看自己的水平在大環境里所處的位置。與此同時,她考取相關專業證書的腳步也從未間斷,在證書和榮譽的雙重加持下,田田在客戶中的美譽度和信賴度不斷提升。
“在廳堂客流較大時,我會通過財富沙龍集中邀約客戶,讓廳堂客戶和其他老客戶看到有這么多客戶對我信任和關注,也給其他客戶一種心理暗示:大家都選擇的理財經理,一定是不錯的。”田田笑著說。另外,田田將自己已服務的客戶和公司業務客戶進行梳理和篩選,向有可能發生上下游交易或供求關系的串聯商戶發出邀約,組織沙龍活動,為商戶搭建交流平臺。
“商戶在交流中不僅能獲得很多與自己經營相關的信息,還可以尋求更合適的合作伙伴,從而為他們的經營提供了便利。我也借機向客戶進行綜合營銷,并將范圍擴大到他們的親朋好友,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公司、信貸、信用卡、收單客戶。慢慢地,客戶資產就流入郵儲銀行了。”田田介紹說,她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客戶的資產做大,同時產生裂變效應,再通過一系列活動收獲了百萬元級別以上的客戶23戶。
為了找到更好地與客戶溝通的方式,田田還經常趁休息時間走進高端汽車、手表的銷售廳,與他們的銷售代表交流。“很多高端品牌的銷售代表都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通過與他們溝通,我常常能學習到他們的業務技巧。”田田認為,理財經理要努力拓寬知識領域,成為“多面手”。“因為你不知道你要服務的客戶的需求是什么,我們對各項業務熟知,才彰顯了我們的專業,每一項技能都可能成為增加客戶信任和提升客戶資產的好幫手。”
“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產品。”談起從業以來的經驗,田田認為,只有站在客戶的角度,為客戶匹配合適的產品和服務方案,才能真正得到客戶的信任。 □盧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