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寄遞物流,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生產,一頭挑著消費;又像一座橋梁,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
在湖北黃岡,由于自然和人口條件制約,物流體系不完備,多年來,寄遞物流只能延伸至鄉鎮,農產品出村難、消費品進村難。“扁擔”太細,挑不起鄉村振興的重任;“橋梁”太窄,制約了城鄉市場雙向循環。
為暢通農村物流,黃岡市今年出臺了多項針對性措施,激勵市場主體主動作為。其中,黃岡市郵政分公司在湖北省郵政分公司的支持指導下,通過網點建設、網絡優化、服務升級、建立云倉等一系列舉措,以供應鏈思維重塑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在9個縣(市)建成“三合一倉配一體”處理場地,總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設立重點村會接點640個,建設村級站點3651個,“快遞進村”實現全覆蓋,農產品出村難、消費品進村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城鄉兩個市場雙向良性循環加速,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強烈。
郵快牽手 打通“最后一公里”
12月5日上午,英山縣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工作。快遞包裹按200余個行政村進行分揀,打包后送往村級便民服務站,大部分村民當天就能拿到手。
“這個便民之舉來之不易。”據英山縣郵政分公司總經理高皓樺介紹,英山地處大別山腹地,地廣人稀,民營快遞公司從縣城往下送件,每件只有0.4元的快遞費,成本僅夠送到鄉鎮。長期以來,村民要走十幾公里路去鄉鎮取件和發件,這種情況在黃岡相當普遍。
調研發現,快遞要進村,最大的難點是各快遞公司業務分散,難以支撐村級網點的運轉,郵政作為行業“國家隊”,牽頭整合優勢明顯。
今年,由英山縣委、縣政府主導,郵政與中通、極兔等民營快遞簽訂合作協議,實行“郵快合作”,所有快遞在縣共配中心集中分揀,交郵政統一配送。
“盡管如此,仍然虧錢。”高皓樺算了一筆賬:每件快遞到村成本為1.4元,民營快遞公司給付的費用和政府補貼加起來才0.9元。
“不能只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民生賬和社會賬。”在黃岡市分公司總經理張中生看來,與水、電、路、網一樣,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我們不僅要做,還要做好!”張中生介紹,郵政發揮基層網點完善的優勢,在全市推動快遞集中處理中轉、統一倉儲配送,形成“縣中心—重點村—一般村”的復合組網模式,為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提供物流支撐。
以英山縣為例,今年7月大別山智慧物流產業園在英山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12月底,縣共配中心正式遷入園區。9000多平方米的新場地里,郵政投資購置的自動化分揀設備投入運營。
“機器分揀,從縣直接到村,減少在鄉鎮的分揀環節,每單節約費用0.4元,效率比人工提高3倍,到村時間提前2小時。”高皓樺說。
一點多能 暢通農村物流
“放心,今天肯定能寄出去。”12月6日,紅安縣永佳河鎮葉河村,同心超市負責人王平接過村民李金喜遞過來的包裹。
葉河村是知名的紅色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數萬人。紅安縣郵政分公司員工走訪時了解到,當地永河皮子、鮮榨茶油等特產很受游客歡迎,但攜帶不便。如果請老鄉郵寄,還要開車半小時送到鄉鎮,很是影響銷售。
對此,紅安郵政將葉河村建設成為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網點重點村,輻射周邊北沖、張崗、蔡廟3個村、2萬余人,網點就設在同心超市。
李金喜樂了:“現在游客看中的東西,直接在村里發快遞,第二天就能收到,拉動銷售效果明顯。”
王平也樂了:“寄件的多了,我的收入也多了,還給超市帶來不少人氣。”
“快遞進村”方便了百姓,但進去之后如何穩得住和可持續,卻是一大挑戰。
黃岡郵政全面推行“網點+站點”運營管理模式,在村級站點疊加寄遞收投、金融收單、社保繳費、電商批銷、社區團購等多種場景,實現“一點多能”,增加網點經營收入。
“建好村級站點,既便利了群眾,也為郵政服務農民提供了窗口,還能利用郵政資源優勢為農民賦能,解決他們生產生活的痛點。”黃岡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廖利軍說。
“我們的16萬公斤紅薯都賣掉了!”蘄春縣蘄州鎮油樹垴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坤高興地說。今年,村里的合作社拿出80畝地試種紅薯,迎來了大豐收,沒想到卻陷入滯銷狀態。
村級網點將該信息上報后,蘄春縣郵政分公司成立專門小組打響“賣苕助農戰”。線上,通過郵政優選抖音號、郵樂網連續開展專場直播,員工借助郵樂小店進行朋友圈營銷。線下,開啟多場“社區團購”。同時,采用駐點攬收、產地直發等方式,減少紅薯寄遞的中轉環節和郵寄成本。
短短一周,16萬公斤紅薯銷售一空。現在,村里又與蘄春郵政就蘄艾銷售開展洽談。
廖利軍說,建強供應鏈,就是要暢通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郵政通過提供“電商+寄遞+金融”綜合服務,可以有效破解農村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問題,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加“郵”助力。目前,黃岡郵政已疊加批銷業務站點2965個,疊加金融引流站點2272個。
楚郵云倉 買賣全國
“知道嗎,郵政搞了個云倉,真方便!”在黃岡電商圈里,一條消息不脛而走。
12月8日,在黃岡市黃州區“楚郵云倉”遺愛湖分倉,湖北煌小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邱長民正在直播銷售黃岡生產的熱干面。“‘倉播’模式很受粉絲歡迎,不僅不用自建直播間,還能讓粉絲看到堆貨現場,更能刺激銷售。”消費者下單后,數據快速通過系統發到倉配中心,工作人員直接打單、分揀、包裝,最快半小時就能發貨。
“有云倉,賣全國。”黃州區郵政分公司副總經理何建新說,“如果用供應鏈理論分析,電商企業只需專注選品和店鋪運營,而把倉儲、物流、快遞發貨、直播、售后等環節整體托管給‘楚郵云倉’。”
邱長民做過測算,云倉一年可為他節省15萬元的倉儲成本和人工成本,讓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發貨量由原來每日1000單增加到3000單。
今年上半年,“楚郵云倉”最先在黃岡試點,現已升級為省郵政分公司戰略,正在全省全面推行。
走進“楚郵云倉”黃岡總倉,9300平方米的倉庫已經被上海郎利潔、易臣商貿等5家客戶搶占一空。上海的牙膏、廣州的文具、四川的抽紙……來自全國各地生產廠家的整箱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這里,又化為快遞小件發往全國。
湖北黃岡良好的區位優勢、低廉的倉儲和人工成本,通過云倉模式得以放大。今年,黃州區分公司快遞單日發件量達到2萬單,峰值達到5萬單,全年首次實現發件超收件的逆轉。目前,黃岡10個縣(區、市)均已建成“楚郵云倉”,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入倉客戶為83戶,日均總發件量約10萬件,占黃岡快遞業的“半壁江山”。
云倉也成為郵政助力黃岡特色農產品發展的有效工具。在蘄春,郵政采用“農品+電商平臺+云倉”運營模式,將蘄艾、香米等農產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我們以省分公司提出的創新思維、‘互聯網+’思維、平臺思維和共贏思維‘四種思維’為引領,建設數智云倉,形成倉儲、快遞、產業加工的產業鏈格局,實現‘郵政招商、企業降本、拉動就業、培育產業’的良性發展局面。”張中生表示,云倉具備區域位置更“優”、倉儲成本更“低”、人工成本更“佳”、服務水平更“全”、支持力度更“大”的“五大優勢”。
以供應鏈理論為指導,黃岡郵政計劃在3年內建成10萬平方米云倉,日均發件量增至3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