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義烏市的華東物流倉儲中心。□張晨昱 攝
浙江義烏,郵車滿載郵件行駛在郵路上。□張晨昱 攝
江蘇南京的“滿滿小郵局”建在科技園內,郵政實現“包場”服務。□江三敏 攝
合肥郵區中心蜀山場地數字化看板。□林敏捷 攝
上海郵政涉足同城即配領域,參與必勝客宅急送項目。□許雨舟 攝
在安徽合肥,郵政綜合服務“為審判加‘郵’”。□黃悅 攝
作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三角三省一市肩負著重大使命。
2018年11月,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5年來,長三角地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約1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是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快遞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長三角5年巨變的有力支撐,作為行業“國家隊”,中國郵政理應是先行者、排頭兵。
然而在2018年,在行業頭部企業長三角互寄郵件次日遞率超90%的情況下,中國郵政這一指標僅為66%,與行業“國家隊”的身份極不相稱。
2018年12月18日,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時,中國郵政全面啟動長三角區域互寄郵件“提速大會戰”。
5年來,通過三次大提速,中國郵政長三角區域互寄特快產品次日上午遞率達到72%,次日遞率達到92%,均有大幅提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5年來,按照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的部署安排,在長三角,滬蘇浙皖郵政企業由點及面,漸次鋪開并不斷深化郵政寄遞業務的系統性改革創新,成為長三角各行各業解放思想、創新求變、轉型發展的縮影。
下好一盤棋 塑造新優勢
5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首先是下好了“一盤棋”。
“一盤棋”,是規劃發展棋。
2018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分別于2020年8月和2023年11月,主持召開兩場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把脈定向。
5年來,對于長三角郵政企業的改革發展,中國郵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從頂層設計出發,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落地,著力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管理壁壘,為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長三角郵政企業區域發展“一盤棋”的態勢。
早在2016年,中國郵政就在江蘇無錫建成了長三角集散中心,承擔區域內郵件的處理和集散,是當時區域內最大的倉配一體化郵件陸運集散中心。2018年,中國郵政又成立了“長三角區域管控工作組”,對區域內日常生產運行統籌指揮調度。如今,中國郵政建立了長三角區域差異化結算考核機制,針對全程時限達標的長三角互寄郵件,上調各環節結算單價,實施“市場化”激勵機制;而對于造成全程時限未能達標的責任機構,則實行相應的經濟考核。通過強化“路長制”在長三角郵政企業的應用,充分發揮各省(市)郵政總路長、副總路長的時限管控指揮棒、帶頭人作用,將區域內重點提速線路納入省級總路長、副總路長管控范圍,同時又將長三角區域內省際線路全部納入滬蘇浙皖路長制提速目標實現率指標考評范圍。隨著寄遞業務“六大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國郵政對在長三角區域為發展業務超前組開的郵路,免除載運率等指標通報考核,以支持長三角郵政企業積極搭建區域內特快運輸網絡。
在集團公司“一盤棋”思想的引領下,5年來,長三角郵政企業逐步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協同機制。這也是長三角區域不斷增強一體化意識,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合,推動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的縮影。
2022年6月1日,上海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車水馬龍的街頭,人頭攢動的巷尾,熱鬧繁華的黃浦江畔……經歷了與新冠病毒的激戰,曾經活力四射的大上海又回來了。
39個小時,沖破因疫情帶來的層層“阻攔”,一副治療肺癌的中藥,經由浙江至上海的郵政保供通道,被送到了家住上海市奉賢區的金先生手中。“沒想到郵政會專門為我跨省送藥,更沒想到疫情之下還能這么快!”拿到藥的金先生難以置信。
在上海此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次次日夜兼程,一次次分秒必爭,中國郵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難以置信”。
“難以置信”的背后正是長三角郵政企業的協同合作。
上海疫情發生后,江蘇、浙江郵政迅速組建了兩個陸運物資轉運站和一個航空物資轉運站,對多貨源地批量發往上海的救急保供物資進行異地集中分揀,提高這些物資的中轉、配送效率。源源不斷的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搭乘郵車或直達、或轉運到上海,保障上海的民生供應。以浙江嘉興平湖轉運站為例,此輪疫情期間,累計向上海轉運物資近100車次、約2000噸。上海郵政也接續做好保供保通保暢工作,累計運送保供物資和防疫物資超3.5萬噸,服務各類單位和小區超7092個、惠及市民超615萬人次。
5年來,從業務上的聯合,到網絡上的優化,再到投遞終端的調整,長三角郵政企業協同運作、步調一致,打造出區域郵政高質量發展的風景,助力“24小時包郵圈”的構建。
江蘇郵政以無錫為中心,組織了長三角區域特快集散網,實現區域內15個城市間特快次晨達;增開了10條以上的城市間直達或串行直達郵路,減少經轉,提升時限水平。浙江郵政通過行業對標,逐條梳理制定省際線路提速目標。目前,大江東處理中心長三角出口正班郵路合計21條,坎山處理中心長三角出口正班郵路合計5條。上海郵政為進一步提高區域互寄郵件的終端投遞速度,統一調整進口市趟計劃和投遞頻次,增開830條下行市趟路線,銜接攬投部1030個投遞頻次,增設1900個居民區的小夜班投遞頻次。安徽郵政開行長三角郵路已達123條,直達區域內14個城市,其中合肥、蕪湖積極融入長三角22:00集散頻次,實現15個城市互寄次晨達、41個城市互寄次日達。
今年“雙11”,通過打破行政區劃組織的長三角郵政寄遞網絡,家住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水岸家園的客戶朱女士前一天下午4點下單的來伊份食品,通過上海郵政倉配一體化服務,第一時間從郵政倉打包發運,經過快速處理,直發位于義烏市的華東物流倉儲中心,在這里,通過中國郵政最高水平的數智化分揀系統,郵件高效流轉,次日上午9點17分就被送往水岸家園的“中郵驛站”。前來取件的朱女士開心地說道:“郵政的速度真快啊!”
落好關鍵子 釋放新動能
在11月舉行的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要循序漸進推進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分類推進各領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5年來,長三角郵政企業為了給區域百姓、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郵政快遞服務,緊跟行業發展大勢,將能力建設置于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位置,無論是區域郵路頻次、數量還是郵件處理中心的數量和處理能力都得到了十足的發展。
5年來,中國郵政在長三角區域內累計開通505條省際直達郵路,加密578條省內線路頻次;共建成上海王港、南京江寧、杭州大江東等35個省際節點,形成4061萬袋件/天的自動化處理能力;共建設28個數字化處理中心,有力支撐了長三角寄遞網絡提質增速。
此前幾年,杭州郵區中心副總經理林勝寒每到“雙11”前夕,都會焦慮到整夜失眠。林勝寒告訴記者:“‘雙11’是我們的旺季攻堅戰,每天我們的處理中心都要肩負起幾百萬件郵件的中轉任務。以前我們場地狹小,處理能力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速度,一旦因院內郵車堵塞、單個設備故障等情況導致郵件‘腸梗阻’,都能釀成郵政全網的大問題。”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月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6.39億件,是平日業務量的1.87倍。具體到杭州郵區中心,就意味著高峰期11月13日要處理484萬件郵件的中轉,但林勝寒卻表示,搬到新的大江東處理場地后,今年的“雙11”,是他這幾年打過的最輕松的一場仗。
杭州郵區中心大江東處理中心作為郵政全網最大規模推行設備外包管理模式的試點區,2022年8月底建成。杭州郵政原本進出口分離的兩個處理場地合并于此同址作業,減少了郵件往返盤駁,提升了時限水平,降低了處理成本。記者看到,寬敞的作業場地內,處理設備環環相扣、緊密銜接,基本實現郵件處理不落地,內部處理環節時長進一步壓縮,快包處理由2小時縮短至1.5小時。
硬件設備的升級改造以及預留空間的前瞻設計,配合規范化管理,成為處理中心節點能力穩步增長的重要原因。而在安徽郵政,處理中心通過數字賦能,也發揮出了新的效能。
2019年10月建成投產的合肥郵區中心蜀山場地,主要處理省際進口、省內互寄、普服郵件,設計處理能力為每日200萬件。作為中國郵政數字化處理中心建設試點,這里以數字賦能、規范化改革最大程度優化各流程各環節作業。記者在作業場地內看到,數字化看板上的數據不斷跳動,實時顯示著生產預警信息,提供即將逾限數據。據合肥郵區中心辦公室的林敏捷介紹,現在,數字系統提供的開機方案建議、分揀方案建議、智能排班計劃、運營管控看板等功能、工具均已納入生產應用,與2022年底相比,2023年蜀山場地日作業人員減少60人,人均作業處理效率提升10%,特快、快包內部處理及時率分別達99.74%、99.55%。
據公開報道,2022年,合肥市共有省級快遞分撥中心16個,處理能力約2000萬件/日。從數據上比對,長三角地區郵件處理中心的能力基本處于行業前列,針對快遞包裹郵件,通過提升集包能力,綜合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2022年7月,杭州市郵政分公司南部集包處理中心員工朱杭偉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蕭山集包處理中心”的照片,配文“一個階段結束”。2022年5月,杭州郵政新建南、北兩大集包中心,取消臨平、下沙、蕭山、建德等手工集包,匯集郵件實現自動化處理。12月6日,記者在杭州郵政新建的南部集包中心見到了朱杭偉,他顯得有些激動:“這就是我們的新場地,樓下做集包,樓上做倉儲,包裝完畢的郵件第一時間流入集包處理場地,發往下一環節,第一時間趕發發運頻次。”
2019年8月3日,中國郵政基于浙江義烏郵政的實踐,正式啟動全網集包改革,到現在,浙江郵政對標民營快遞公司集包環節,在“快包集包網”改革中推行“倉+集包”處理模式,集包場地樓上建倉儲并開通直發直運專線,將郵件處理“建在了跑道上”,杭州郵政整體集包峰值處理能力達200萬件/日以上,處于行業前列,能滿足旺季業務量爆發式增長處理需求。
通過優化布局、疊加功能、加大設備投入,長三角區域郵政終端攬投實力也正不斷增強,更好適應長三角企業的快速發展需求和居民的美好生活用郵需求。在南京,建鄴雨花區寄遞事業部嘗試在服務轄區內的商務樓宇、園區等,搭建集郵件投遞、散件攬收、客戶營銷、代投代收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特色小郵局,依托大客戶運滿滿公司在萬博科技園內建立的“滿滿小郵局”就是其中之一,園區內郵政實現“包場”服務,月均能夠攬收約1000件郵件,每月通過小郵局投遞郵政及其他品牌快遞約9000件。走進浙江杭州濱江區西興攬投部,在今年配備的自動分揀機上,郵件自動流轉落格,分揀效率由原先的2人半小時分揀2500件郵件,變為如今1人40分鐘分揀4000件郵件,從而釋放出人員的攬投服務能力。
如今,進園區、進社區、進高校,像“滿滿小郵局”一樣的特色小郵局,南京郵政已經設立了24家,作為攬投終端的延伸,在提供多元化服務中助力企業發展、便利百姓生活;不僅是西興攬投部,杭州市本級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構覆蓋率達60%以上,有效提高了攬投網格應用質量和作業效率,使投遞員出班時間平均提前1.5小時,郵政快遞能夠更快抵達客戶手中。
敢為先行者 迸發新活力
作為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向來不乏敢為人先的基因和勇氣。
身處其間,長三角郵政企業也持續迸發創新的“活力因子”。
“唯有順應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看清新形勢、抓住新機遇。”這是5年來長三角郵政企業在寄遞業務改革發展中的共識和行動,是長三角區域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的有力體現。
上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這里的創新創業環境之于全國是“獨一檔”的存在。深受創新氛圍的浸染,5年來,上海郵政也在經營理念的不斷創新中,找準了寄遞業務的發展定位——立足上海特點,創新都市郵政發展路徑;找準新賽道,以服務贏客戶。
2020年以來,上海郵政向同城即配這一“新領域”發起了進攻。
12月4日,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必勝客餐廳,記者發現短短一個多小時內,陸續有12名身著必勝客宅急送工作服的郵政外賣配送員進店取餐。這是上海郵政在同城快遞業務上的新探索——通過郵政調度平臺與協議餐飲客戶系統的全面對接,將同城寄遞業務的觸角延伸至即時配送領域。自2021年1月該項目正式運營以來,上海郵政從零起步,目前已達成合作的門店增至27家,今年截至11月底,已經配送超過100萬單。“整個上海參與必勝客宅急送項目的供應商共有10家左右,每一家都要通過服務提升搶占份額,現在我們服務的門店數量占全上海必勝客的20%,在行業內達到了中上水平。”上海市寄遞事業部同城業務分公司副總經理顧良辰說。
對上海郵政而言,涉足即時配送領域不僅僅是找到了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更是對自身服務能力和戰略規劃的一次革新。
“經過市場調研后我們發現,對于上海的客戶,特別是一些高端電商客戶來說,寄遞費用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他們要的是更快、更好、更方便的寄遞服務。”上海郵政寄遞事業部市場部負責人浦珮琳說。著眼于未來,上海郵政還開發了同城即配線上下單小程序,用于連接客戶與更多平臺,以期在上海巨大的同城快遞業務市場拓展更大空間。
過去3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眾多新需求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企業在滿足群眾所需的基礎上贏得了口碑、贏得了市場。但在“后疫情時代”,大部分企業沒有把“特殊時期”的優勢轉化為最終的勝勢。上海郵政卻緊抓發展機遇,將疫情期間實施的醫藥配送項目繼續做優做大。
如今,上海的老百姓只需在“隨申辦”小程序里進入醫療健康主題,即可在線下單常用藥品,藥企接收到訂單并生成單號后,直接推送至上海郵政寄遞事業部分銷系統,由郵政工作人員根據平臺數據進行藥品的核對、包裝及配送。
12月4日,記者在上海醫藥物流中心的藥品倉庫里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邊是藥企根據用戶訂單排藥打包,另一邊是三家寄遞供應商的“角逐”。在上海郵政打包區域,藍色的包裝盒上印著上海醫藥和中國郵政的聯名logo,并搭配紅色十字膠帶,兩名打包員坐在電腦前,掃碼、打單并封裝。與另兩家使用普通包裝及傳統設備操作的快遞企業相比,顯得規范、醒目且高效。在同城配送領域,上海郵政已經用信息化手段讓服務更加智能、便捷。現如今,每天大約有1500件藥品快遞從上藥倉庫發出,通過郵政渠道送到患者手中。
上海醫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李兵告訴記者:“去年6月1日正式合作以來,郵政在我們的3家供應商里樹立了不少典范,包括定制包裝、配送流程標準化和平臺對接駐倉服務等。過去,我們B2C的業務量很少,郵政加入后,我們送達個人客戶的業務量翻了4至6倍,郵政渠道占了我們同城配送量的40%以上。”
如果說5年來,上海郵政隨大勢精耕于同城業務市場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質,那么浙江郵政則放眼全國,充分利用電商貨源地的區位優勢,推動與中西部地區加強產業合作,暢通經濟循環。今年,浙江郵政與電商平臺共同打造浙江西北集拼項目,構建全區域、全鏈路的一體化寄遞網絡,打通由東至西購物運輸通道,為西北客戶提供便捷用郵“新方案”。
12月6日7點,一臺臺社會快遞車輛陸續開進位于杭州市蕭山區的郵政集拼倉,工作人員將滿車的快遞進行卸貨、稱重后入庫。在這個3000平方米的集拼倉里,工作人員會對每個包裹進行“換單”操作。換上新面單后,這些快遞將“換乘”郵車,統一由郵政發往位于西北的目的地。
杭州郵政西北集拼項目總監陳超告訴記者,新疆消費者只要在平臺上選擇“集運”模式下單,各大快遞公司就會將快遞以“蘇浙滬包郵”的形式統一發往杭州郵政集拼倉,通過混收稱重入庫、掃描換單出庫、自動封發集包一體化流程,直發新疆。從杭州郵政集拼倉到新疆客戶收到快遞,時限由原來的131小時壓縮到最短79小時。“平均運費價格不到6元,每件減少了10元以上,真正讓新疆老百姓體驗到又快又實惠的快遞服務”。截至目前,浙江郵政已開通杭州至烏魯木齊和阿克蘇的兩條直達專線,為300多萬新疆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快遞服務。
5年來,長三角地區以“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原則,推行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政務票據電子化。安徽郵政順應政務數字化發展趨勢,著力擴大郵政服務覆蓋面,為開發政務市場進行了新探索、開辟了新路徑。
走進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郵政綠與司法藍同樣醒目,在法院內的12368熱線集約服務中心和審判輔助事務中心的墻面上,記錄了合肥各法院郵政輔助項目的發展歷程,辦公室里還張貼著“為質效助力為審判加‘郵’”的服務宣言。
“僅僅守住傳統的郵寄業務已經不能抵御市場競爭的風險,必須延伸服務,做到全環節融合,才能筑牢關系壁壘,讓郵政在競爭中更難被替代。”合肥市分公司寄遞事業部速遞部員工李杰說。去年以來,安徽郵政以法院專遞業務為起點,先后組建了由28名專業司法輔助人員組成的集約化輔助團隊和由16名專業座席人員組成的12368熱線集約服務中心,從立案、排期、送達到全省法院熱線平臺的咨詢、查詢、預約、辦理,郵政全包。自2022年1月入駐以來,累計電話送達3萬余件、郵寄送達13萬余件,真正為審判加“郵”。
在被電子化替代的大勢所趨下,深挖新需求,安徽郵政政務寄遞類業務收入不降反升,從2018年的1.95億元提升至2023年約3.8億元。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無論是上海郵政“破圈”涉足即配新領域,還是浙江郵政以“集拼”開辟新市場,或是安徽郵政通過延鏈打造新服務,長三角郵政企業都是秉承著“先立后破”的創新轉型理念——先謀定新方向、找到新動能,再破除老觀念、解決老問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5年來,長三角以“一體化”和“高質量”為方向,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局面加速形成,激蕩起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澎湃浪潮。
5年來,通過改革創新,中國郵政一步步夯實了在長三角快遞市場的競爭實力。
下一個5年,“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郵政定能乘著政策的東風,以自身更高質量的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共繪“同心圓”,共立新潮頭,助力滬蘇浙皖協力寫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