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將分揀完的快遞包裹搬上公交車,送往鎮級快遞網點。(□資料圖)
今年“雙十一”,農村也迎來了“買買買”的熱潮,其背后依賴的是各地扎實推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和“快遞進村”的成果。
無棣縣地處魯北沿海灘涂,地廣人稀,村莊人口較為分散,城區與鎮村最遠距離超50公里。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興起,快遞末端業務僅能到達鄉鎮駐地,無法進村的問題已嚴重制約了農村消費和產業發展。
2021年9月,無棣縣以入選省“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為契機,依托全域公交系統,整合資源,統籌城鄉市場,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系統解決了農村居民幸福出行、物流配送、快遞收發三個“最后一公里”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城鄉消費活力。
快遞搭上“招手停”
11月6日下午4:15,濱州交運集團無棣公司駕駛員石貴坡,駕駛著他的14座“招手即停,上車1元”中通新能源客車(俗稱“招手停”),到達無棣縣水灣鎮毛王村。在客貨郵代理點——毛王超市前停了下來,他將1個裝滿快遞的藍色包裹放下,確認沒有需要發出的包裹后,開始返程。
石貴坡這個開車運乘客還送快遞進村的工作,已經干了兩年多。每天下午2:30,他駕車拉上乘客從無棣汽車站出發,駛往水灣鎮,到達水灣鎮客貨郵分揀中心后,裝上發往毛王村方向沿途21個行政村的快遞包裹,然后再依次送達5個客貨郵網點,全程45公里、用時約1小時45分鐘。
“在全天五個班次中,這個時間段乘客少,剛好捎貨,不礙事兒!”石貴坡說。
有路、有公交車,基礎條件具備,就可以發展快遞、物流。據濱州交運集團無棣公司經理王本收介紹,無棣縣有完善的道路和公交網絡,隨著網約車、私家車多元交通格局的形成,公交客流持續減少;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興起,快遞到不了村的問題又日益突出。
“發展農村客貨郵,不僅能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還能節約社會物流總成本、保障農村客運可持續。”王本收說。
2021年9月,無棣縣打破鄉村原有物流格局,政府設計、市場主導,搭建資源融合新平臺,建立起由1個縣級供配中心、10個鎮級服務中心和423個村級服務站組成,覆蓋501個村的全新快遞“村村通”三級網絡體系。
同時,引導快遞公司聯盟與縣交運集團合作,整合業務、人員、場地等,利用鄉村公交車閑置空間配送快遞,提高運營效益,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現快遞送到百姓“家門口”。目前,全縣共建成客貨郵班線32條,每天往返384次,收件時間提前1天。
鄉村超市辦起“E郵站”
“直接拿走就行,還有一箱方便面在架子上!”
11月7日,位于無棣縣東南端的佘家鎮西北鄧村客貨郵綜合服務點——張信大賣場內,女主人吳翠本一邊指導村民取件,一邊用黑色馬克筆在新到的快遞包裹上標注收件人手機后四位號碼,并根據最后一位,按0、9、8、7……的順序,將標號朝外整齊地擺放到兩排整理框內,以便村民拿取。
“郵政的代理點也設在俺這里,老鄉們收發件都不用再往鎮上跑了!”據吳翠本介紹,村民發件只需在手機上下單,然后把貨送來,等公交車來了,直接裝車發走。“前些日子是冬棗盛果期,一天最多能發200多件快遞,門口天天堆得滿滿的,甚至連沾化區鄰近村的也過來。”
作為全縣第一批25個客貨郵入村試點之一,西小王鎮小屯河北村蕾蕾超市還收獲了“人氣”。據超市主人張蕾蕾介紹,全村共1400多口人,每天來取件的就多達80-90人,家里缺啥隨手就買了,著實方便了很多,店里的銷售額也較之前增加1倍以上。
客貨郵的423個村級服務點,也正改變著村民消費習慣、消費方式,網上購物、收發件的數量也明顯增加。目前,全縣日均進村件量已達3萬件,增長30%,農村網店發展到2200家,日均出件量4.5萬件,增長48%,今年1-10月份,全縣網絡零售額近9億元,增長80%。
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通道
客貨郵打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通道。無棣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義軍說,發展客貨郵,其實是在編織農村物流網,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為開拓農村大市場奠定硬件基礎。
“我們是在布局未來。”王義軍介紹,就全國電商消費來看,城區市場已基本飽和,廣大農村市場還有一定的潛力和空間,而客貨郵對打通電商服務“最后一公里”至關重要,在進一步促進農村消費潛力釋放的同時,也為農副產品出村進城、銷往全國乃至全球,提供“綠色通道”。
公交開到家門口,快遞送到“熱炕頭”。據無棣縣水灣鎮黨委書記劉霏介紹,客貨郵作為農村公共服務功能配套完善的基礎性設施,也將給農村消費、流通市場帶來一次重構。“快遞+銷售”“銷售+配送”等新模式正在興起,隨著農資配送下鄉網絡重建的實施,農村公共服務資源也將面臨一次新的深度整合。
水灣鎮是鄉村客貨郵試點鄉鎮之一,也是受益最大的鄉鎮之一。客貨郵打通了快遞進村的通道,不僅有效滿足了水灣鎮冬棗、葦簾兩大主導產業的海量快遞物流需求,同時也幫炊帚、漁網、工藝品等特色農副產品,通過電商、直播帶貨、參加展會等手段,打開了銷路、贏得了市場,延伸了產業鏈條,促進了農民的就地就業和增收,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