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地標:海南省儋州市蘭洋鎮海孔村
海孔村綜合便民服務站成了村里的“信息中心”。
儋州,位于海南島西北部,素有“詩鄉歌海”之稱。而古時這里條件惡劣,并沒有什么詩情畫意。《儋縣志》記載:“蓋地極炎熱,而海風甚寒,山中多雨多霧,林木蔭翳,燥濕之氣郁不能達……”大詩人蘇軾縱有“我本儋耳人”的樂觀豁達,但畢竟住所簡陋、缺衣少食,物質上苦熬多年。“他要是能網購,趕上‘郵快合作’,日子肯定好過多了啊!”吳老伯開玩笑地說。他當天特別開心,跨一輛電動車,在儋州市郵政分公司蘭洋支局后院一連取走郵政、圓通的3個包裹,都是兒子在網上買的母嬰用品,“我要當阿公了啊!”
10月10日,迎著若即若離的臺風“小犬”,采訪組深入儋州市蘭洋鎮,見證郵政助力資源整合、提升服務能力、探索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電商購物豐富了物質生活,“郵快合作”推進了“快遞進村”。共享、同郵、多贏,村民日子更加美好,當地愈顯詩情畫意。
網絡補短 “快遞進村”廣覆蓋
“一個便利超市,一部智能手機,就是我們海選的基本條件。”10月10日,在儋州市老市委辦公大樓5樓會議室,海南省西部郵政管理局局長蘇忠正向記者介紹“村郵員”選聘工作。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實施“快遞進村”工程,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如何把“快遞進村”貫徹到位、落到實處?“我們也想進村,但成本太高,負擔不起。”“大家都有合作意愿,卻面臨分揀能力不足等現實難題。”“單打獨斗”顯然成本太高,整合資源、補齊短板才是可行路徑。前提是,每個行政村都得有個“管事的人”。
為了找到最合適的“管事的人”,2022年9月,儋州市郵政分公司在海南省西部郵政管理局和儋州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的支持下,在全市238個行政村開展“村郵員”重新選聘工作。理想條件是長期在本行政村生活,年齡在50周歲以下,開辦小商超、便利店,有安全存放快件且領取方便的空間,個人具備基本的計算機和智能手機操作技能。
蘭洋鎮海孔村村民劉麗海是入選者之一,“省、市兩級財政每月補貼我們850元,郵政負責我們的業務管理、培訓和考核,鄉鎮政府負責督促我們做好綜合便民服務站的日常運營”。
劉麗海口中的“綜合便民服務站”,是以他原有的55平方米便利店為基礎,設施上增配店招、指示牌、貨架、監控器、滅火器、雙屏機、收寄打印機等;功能上疊加快遞代收代投、便民繳費、電商分銷、金融引薦等業務;管理上制定《村郵服務站運營管理實施方案》《村郵服務站業務拓展實施方案》等規章,郵政配備專職地推經理負責指導業務疊加、業務培訓,并指定網點支局長或理財經理為兼職地推人員,協助日常巡店和業務疊加、業務培訓等工作。
“2022年底,儋州市238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的建設與運營,實現了‘一村一站一員’。”蘇忠正說。
依托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的支撐,郵政健全“鄉郵串行+中心覆蓋+支局覆蓋”的運輸網絡,促進“郵快合作”有效落地:首先“化零為整”,集中分揀郵政、圓通、中通、申通、韻達、極兔、天貓等7家快遞公司的進村快件;再“化整為零”,經綜合便民服務站將各快遞公司快件分流至客戶,實現“快遞進村”100%全覆蓋。
儋州市大成街73號,圓通快遞一級網點內,負責人黃金納簡要回顧了“郵快合作”情況:2022年,開始在“快遞進村”項目上與郵政開展業務合作,各鄉鎮的圓通快件均交予郵政共配進村。以蘭洋鎮為例,目前每月進村快件約4200件。
“要感謝郵政與我們合作。”中午取件高峰期,蘭洋鎮極兔快遞點內人來人往,負責人黎赟手腳不停,“合作以前,我和老婆又要照看店里生意,又要忙著往村里送快件。就說最遠的番加村吧,一個來回上百里山路!現在村里的快件都交給郵政代投,我們輕松多了。”
今年截至9月底,儋州市村級站點已投交快件246.5萬件,其中郵政快件有110.6萬件。
服務提能 雙向流通上規模
10月10日中午,蘭洋支局后院郵件處理場地內,投遞員楊燕強正忙著分揀并裝車,“以前每天投遞400多件,現在包括鎮上的郵件每天有900多件”。
“郵快合作”后,每天12點,楊燕強到蘭洋鎮上的各家民營快遞公司取件;13點,他與同事兵分兩路,將分揀好的快件送往14個行政村的綜合便民服務站;駕車跑完全程約160公里,回到支局已是18點。
服務網絡的優化帶動了進村快件量的增長。據楊燕強介紹,現在每天進村投遞量約550件,其中海孔村最多,約110件。海孔村位于蘭洋鎮東部,距鎮政府約7公里。村委會現轄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457戶1768人。當地村民的收入主要源于橡膠、檳榔等種植業。劉麗海的綜合便民服務站毗鄰村道,門前場地開闊、綠樹蔥蘢,還備有不少桌椅板凳供來往村民休憩聊天,儼然村里的“信息中心”。
記者步入服務站,左手邊是一排冷柜,擺滿各色酒水飲料;正對面是玻璃煙柜,背景墻上醒目標注著“郵樂購—網購·生活1站搞定”;右手邊的貨柜上,擺放著豐富的日用商品。再往后走,里間是快遞寄取功能區,抬頭有監控,平視有存放架,低頭有打印機。
曾幾何時,海孔村因位置偏、路況差,投遞采用電動三輪車:時間長,蘭洋支局的郵件送進村,至少30分鐘;載量小,僅能裝載大件包裹十來件;安全性差,遭遇極端天氣,人員危險,郵件也容易受損。每周投遞也僅3個頻次。除信函報刊和少量小件包裹送上門外,大件包裹一般是發通知單告知村民到蘭洋支局領取,對村民來說用郵不便。隨著周邊逐步打造出櫻花景區、蓮花寺旅游景區,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投遞服務愈顯滯后。
海孔村綜合便民服務站建成后,目前已有圓通、中通、申通等快遞企業共配進村,投送量由原先每次十來件,增加到現在每次七八十件,高峰期甚至達到上百件。為給村民提供更好的寄取體驗,儋州市分公司安排專人對接服務站,除對劉麗海進行相關業務培訓,還在站內配備便攜式藍牙打印機,大大提升了寄遞服務的效率與質量,贏得了村民的廣泛認可。服務組織作業也得到了優化。新能源“小面的”取代了之前的電動三輪車,包裹裝載量增至百來件,進村時間由16點提前至14點,投遞頻次由每周3次增至每周7次,實現了每天都進村投遞。即使遭遇極端天氣,也能保證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寄遞質量。
原先只能投送少量的郵政小件包裹,現在則能投送全部的郵政快件,外加圓通、申通、中通的快件,不僅大大提升了郵政自身的服務能力,也促進了其他快遞企業服務能力的提升。正是基于資源整合、能力共享,村級投遞服務的深度和層面今非昔比,真正實現了“快遞進村級站,村級站服務到戶”。
于村民而言,此前囿于投遞服務的滯后,網購頗有顧慮。如今,不斷延伸的快遞網絡,不斷提升的服務能力,不斷釋放著村民們的生產生活需求,激活了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電商包裹投遞量隨之數倍增長。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
服務是多元的。村民尤其是老年村民,不僅可以寄取快遞,還可通過海孔村綜合便民服務站這個平臺,就近繳納水電費、電話費,享受化肥等農資送到家服務,以及存款、貸款、購買保險等金融轉介服務。
得益于“郵快合作”,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暢通無阻,村民在家門口即可寄售自家農特產品。例如“村郵員”曾幫助村民謝喜霞通過郵政平臺(抖音、郵政公眾號等)推介寄售菠蘿蜜1300斤,實現收入2600元。把“郵局”建進村里,“貼身”服務村民,在為大家提供便利的基礎上,帶動了村民網上購銷的發展,既促進了工業品下鄉,也推動了農產品進城,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了郵政力量。
多方共贏 業務發展優質態
“大家知不知道郵政現在存款年利率是多少?答對了有獎品!”10月11日下午,走進蘭洋支局大廳,左手方向,座椅、沙發、投影幕布合圍成四方形,中間長條桌的紅桌布上,擺滿果盤和禮品。當地的種植戶、養殖戶齊聚一堂,正在參加支局員工何慶蕓主持的貸款小型沙龍。
介紹完材料準備、如何辦理等信用貸服務,何慶蕓又將市分公司渠道平臺部經理林本精請上臺,接著介紹農資配送服務。在支局長劉輝看來,“郵快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支局與村里的互動,今年已為支局帶來保險60萬元、貸款60萬元、存款300多萬元。員工收入也“水漲船高”。以作為支局投遞業務負責人的楊燕強為例,快遞量的倍增使其月均收入從2000多元增至5000多元,比當地平均收入水平高得多。
放眼儋州全市,今年1—9月,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共投交快件246.5萬件,為郵政帶來業務收入110萬元。持續提高農村地區服務水平,讓農民切實體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便利,把黨的惠農政策、國家戰略體現在行動上,也切實反哺了儋州郵政的高質量發展:今年截至9月底,儋州市分公司金融新增總資產、新增余額、金融業務跨年度專項營銷排名、寄遞收入增幅、總收入增幅、上繳利潤絕對值等6項指標,均位列全省郵政前茅。“可以說,‘郵快合作’關乎責任擔當,關乎經濟成本,更關乎未來發展。”儋州市分公司總經理孫云說。
那些不定期前往支局參加沙龍的種植戶、養殖戶,很多是各村綜合便民服務站積極引流的郵政潛在客戶。何以引流積極?以海孔村為例,綜合便民服務站的前身——劉麗海的便利店一度因村里人員分散,經營效益低。“快遞進村”后,除了每月850元補貼,快遞、電商、渠道、金融、便民繳費等服務的疊加,大大提升了服務站的人氣,經營效益明顯提升。“村民吃完飯就喜歡來這里逛逛,有的取快件,有的侃大山,有的買東西。”劉麗海說,如今每月能增加近2000元收入。
服務體驗也不在話下。“快遞進村”的“最后100米”被徹底打通后,村民從村到鎮遠程收寄快件的用郵難題迎刃而解。對此,家有3個女兒的“網購大戶”、海孔村黨支部書記陳思云深有體會:“女兒在深圳經常寄包裹回來孝敬我們,以前都要去鎮上排隊取,如果是不同快遞公司的,還得去幾個點排隊。現在好了,有空路過服務站一次都取了。”
“以前要騎電動車到蘭洋鎮上拿快遞,天氣不好都不想去。”海孔村村民盧連鳳也有同感,“現在抬腿走上百來米就取了,還能順便繳電費、買桶油。”
行動不便的,“村郵員”還給送上門。88歲的村民王永青因患腦梗不能自理,出入全靠82歲的老伴陳連強推著輪椅。兒子常年務工在外,大年三十才回趟家,寄來的包裹,以前都是老人求助村民去鎮上時幫帶,現在只要坐等劉麗海送上門。
一度“畏難進村”的快遞企業,如今也享受到了“郵快合作”的紅利: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缺車少人、進村能力不足的問題,有效降低了場地租賃成本和下行運輸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進村時效,帶動了快遞量的大幅增長。
黃金納算了筆賬:圓通自行投送快件進村,每個農村網點每月起碼花費約5000元(人工3000元、油料2000元)。“郵快合作”后,僅需支付郵政投遞進村費,每月可節約成本約2500元,“好處實實在在看得到、算得清”。
極兔的黎赟更是一串大白話:“不用自己的車、自己的油、自己的人,節約了成本,服務反而更好了。投訴少了,業務量自然增加。”
今年6月,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調研組曾赴海南,圍繞郵政服務“政”的屬性和快遞公共屬性展開調研,其中一站,正是海孔村。調研組對當地“快遞進村”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既為投遞進村提供了資金支持,又抑制了攬收端低價競爭的氣焰,有利于維護快遞服務的良好生態”。
“我們將利用郵政資源稟賦,構建可承載‘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運輸網絡,在農村地區構建郵政協同服務生態,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有效流動,帶動小產業融入經濟大循環,讓農村商業服務水平得到提升,讓農民群眾享受到便利服務,以實際行動服務鄉村振興,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力量。”海南省郵政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延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