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了,更強了。”在剛剛過去的“雙11”寄遞業務旺季,談及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后的感受時,合肥郵區中心設備維護班生產班長李春陽語氣堅定。他的這份堅定彰顯的是今年“雙11”中國郵政在處理環節生產效能上的顯著提升:特快郵件日均處理量為1691萬袋(件),較去年同比提升38.5%;全網自動化設備效能達75.3%,全量集包比例達83%。
郵件處理人員的底氣十足和郵件分揀生產效能的顯著提升與中國郵政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取得的階段性突破不無關系——
2022年,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讓省際郵區中心人均處理效率提升43%,自動化設備綜合效能提升11.6%。
而一組對比數據更能直觀地反映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的成效——
因省際郵區中心人均處理效率提升,在業務量較改革前增長13%的情況下,少用了2.64萬人;自動化設備平均效能提升,90個省際中心小時處理能力提升43.4萬件,相當于增配30套小件分揀機;自動化設備收容量日均減少107.4萬件,可減少用工1342人/日。
回顧改革進程,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對中國郵政郵件內部處理流程帶來的深層次影響有哪些?對中國郵政推進其他管理提升重點任務帶來的啟示又有哪些?
部署:規范化管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至1083億件,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16萬億元,占GDP的比重接近15%。隨著快遞物流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的技術水平、信息化程度、運營管理水平也顯著提升,實現生產作業核心環節自動化、少人化、無人化的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
對于作為中國郵政主責主業的快遞物流板塊來說,這意味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傳統作業模式被顛覆的雙重壓力席卷而來。加快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打造充足的競爭力、推動全環節降本、實現效率變革,對于做強做優郵政寄遞業務,顯得更加迫切。其中,以郵區中心自動化、智能化來實現高效化、低成本化運行,將郵區中心打造成郵政寄遞業務核心優勢的需求更加凸顯。
與此同時,今年初的集團公司工作會議指出,郵政企業還普遍存在科學管理亟須“補課”、現代管理面臨“缺課”的問題。在郵政企業的日常管理中,操作標準不統一、作業定額不明確、運營流程不規范、管控手段不精準、責任落實未到人等現象依然比較普遍,反映出郵政在科學管理方面還存在亟待補齊的短板。很多管理應用還停留于“形似神不似”階段,理解不深刻、執行不到位、實施不精細,導致管理效果不佳,折射出企業內部現代管理的缺失。
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管理,現代企業需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此,在集團公司工作會議上,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點明中國郵政的八項戰略任務之首即為“加強規范管理,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22年是中國郵政“管理提升年”。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成為管理提升重點任務之一,要以生產關系的變革來促進生產力的提升。
3月,劉愛力對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和改革目標,強調寄遞業務要通過優流程、定標準、明定額、建制度,對各項生產管理行為進行界定,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管理體系。一方面,要持續推進郵區中心改革工作,通過設備改造、流程優化、機構和人員精簡來壓降成本;另一方面,各省(區、市)郵政分公司要逐項落實各環節管理規范化、流程規范化和操作規范化,并同步推進各環節人員定額化管理。
對照要求、目標,4月1日,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工作全面啟動。
推進:標準化改革
“推進處理中心規范化改革工作,首先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郵政分公司運營管理部總經理黃明智介紹,改革一開始,廣西區分公司運營管理部就組織開展了《處理中心規范化管理手冊(2.0版)》“三本手冊”的宣貫培訓。
這項工作在全國各省(區、市)郵政相繼鋪開。改革伊始,集團公司研究制定了《處理中心規范化管理手冊(2.0版)》,共分為處理中心生產管理、生產流程和生產操作標準化三本手冊,明確了各處理環節的效率效益標準。與此同時,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與集團公司計劃建設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以及郵科院、中郵信科、中郵科技等部門、單位通力配合,第一時間制定改革方案。聚焦組織推進、定額達標、人均處理效率達標、效能達標、基礎管理、流程優化、能力建設及技術設備8個方面,細化了35項措施、85項具體任務。
“集團公司已將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納入2022年專項巡視內容。”8月上旬,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組建督導組,抽調相關人員,赴河北、遼寧、吉林等16個省(區、市)分公司開展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現場督導工作。
同月,寄遞事業部召開了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推進會,各省(區、市)郵政寄遞事業部運營管理部負責人及相關人員,90個省際中心和南京集散中心總經理、分管生產運行的副總經理、生產管控部經理、處理中心經理及相關人員均于線上參會。“盡管全網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部分任務推進進度緩慢,部分省份推進相對滯后的情況。”在會上,一張細致的表格,詳細列出了對于85項具體任務,各省(區、市)分公司的計劃完成時間以及當前完成進度。
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改革過程管控——實行“雙周報”制度,及時通報改革推進情況;強化宣貫培訓;對照任務清單,緊盯改革推進過程,重點工作一對一專項督導;組織全網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抓兩頭、促中間”;并及時總結改革優秀實踐,解決基層疑難問題……
“領導班子納入戰略績效考核,月度預評、年度考核;各級人員納入路長制考核,按月通報、地市兌現考核。”浙江省分公司強化郵區中心集中管理;安徽省分公司建立關鍵指標與市分公司、合肥郵區中心年度績效掛鉤考核機制,并將各市分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省際郵區中心經理以及合肥郵區中心生產管控部經理每月績效的40%納入省集中管控考核,與關鍵指標掛鉤……各省(區、市)分公司加強組織領導,均成立了“一把手”為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落實“四個到人”,運管、企發、人力、財務、服質、采購等部門協同配合。
10月17日,《關于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階段性驗收情況的通報》發布,根據統一制定的驗收步驟和標準,已完成驗收工作的79個省際中心,平均得分92.9分,10項關鍵指標均有較大的優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成果:階段性突破
今年“雙11”大考,集中檢驗了郵政寄遞的改革成效。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包裹42.72億件,日均處理量是日常業務量的1.3倍。面對疫情防控與業務高峰,中國郵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EMS質效實現全面提升,全網時限明顯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通過改革,各地郵區中心生產管理、流程、操作標準化全面落地。
改革啟動后,為了落實好生產管理標準化,合肥郵區中心各生產車間經濟責任制團隊組建專門小組進行檢查,補斷點、疏堵點,從全環節視角查找設備效能發揮不暢的“關鍵控制點”,并將其納入網格長工作職責,將“堵點”納入班中清理工作清單,定頻巡視確保通暢,深化“三本手冊”中的“6S”管理方法。如今,合肥郵區中心小件機設備效能達到113.86%,11月1日至15日15次登上全國處理中心效能“快鹿榜”。
在設備管理上,廣東省分公司結合區域特點,發揮廣州郵區中心設備維護力量,建立全省集中維保小組,設置三個大區維護中心,統一負責全省設備集中維護保養工作。上海、深圳、山西等多地的郵區中心,對生產現場人員著裝、郵件實行色彩化管理,現場運行更加井然有序……
在推進流程標準化方面,雙層分揀機的收容率一直是長沙郵區中心的難點。為破解難題,相關人員蹲守現場,詳細觀察,反復研究,多次探討,通過找準問題,對癥施策。比如,對白色外包裝包裹采取手工掃描供包,有效解決OBR對白色包裝的反光拒識問題,僅此一項,日均就減少收容郵件6000件。此外,杭州大江東場地,采用帶設備外包模式配備“擺輪矩陣+小件分揀機”工藝方案,從卸車到發運全環節流水化作業,全程無斷點,進出口處理成本大幅降低;無錫郵區中心自主開發鎖格監控數字化看板,在過程監控上實現升級;濟南郵區中心推廣上線“現場實時管控平臺”;南京郵區中心根據分揀碼使用要求調整場地內標識標牌……
具體操作中,長春郵區中心實行的空袋整理的“臥式捆扎法”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容器清退的效率,還節省了運輸成本,增加了單車結算收入。廈門郵區中心在網格角色配置的基礎上,根據郵區中心操作規范化要求及新工藝設備實際情況,設計制作各網格各角色操作指引及部分角色規范操作培訓視頻。改革后期,對標行業,寄遞全網推廣應用以數字為主的四段分揀碼,重慶郵區中心充分利用班前會、班結會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于分揀碼正式上線前完成了生產流程梳理、員工培訓及進出口場地新分揀碼標識更換等各項準備工作,充分驗證了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入腦入心”,也為下一步深化改革打好基礎。
除了推廣新版分揀碼,隨著改革深入,場院智能管理也初見成效。如今,在90個省際中心推廣智能場院管理系統,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數字化交接、智能組織場院生產、精細化運輸管理。據了解,下一步,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將不斷深化郵區中心規范化改革,鞏固網格化管理、封閉管理、現場管理等改革成效,精細化各項管控流程和措施;深化環節定額管理和設備效率管理,推進集中均衡作業,提升人均效率、設備效能和自動化處理水平。
正如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所指出的,隨著高質量發展成為快遞物流行業的主旋律,唯有持續深化寄遞改革,向管理要運營效率、要經濟效益,快遞物流行業“國家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中國郵政行穩致遠打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