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明,吉林省安圖縣兩江鎮郵政支局鄉郵員。今年48歲的他在鄉郵員這個崗位上工作了整整32年。32年,他日復一日,兢兢業業,默默付出,行走在長白山深處,用雙腳連接起大山里面和外面的世界,為的就是走好這最后一公里,履行好普遍服務的責任,被譽為“丈量地球到月球的人”。他的事跡先后被國內13家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光耀郵政、感動吉林。
安圖縣兩江鎮地處長白山北坡林區腹地,距縣城108公里,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萬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兩江鎮的特點之一。2009年以前,王會明負責為兩江鎮的12個村、19個自然屯的農民提供用郵服務,他剛入局時走的永紅村步班郵路,往返100里的路程,途中要翻越兩座大山,趟過八次河流,夜宿紅旗電站,第二天返回兩江。2009年起,王會明開始負責兩江鎮業務量最大的段區,為更多的百姓服務。段區的調整讓原來的老用戶依依不舍,他們有用郵、農資甚至信貸的問題,還是愿意給王會明打電話,因為“啥事問郵局小王,放心,托底!”
32年如一日,為了給大山里的老百姓送信,王會明默默堅守在崗位上,遇到過兇猛的大黑熊、突然而至的山洪,為群眾投遞郵件400余萬件無差錯,直投包裹4.84萬件,累計行程達40萬公里,被譽為丈量地球到月球距離的人。這么多年,他走過兩江的山山水水、每一條路、每一戶農家,王會明給用戶帶來的是期盼的佳音,帶走的是孤獨和寂寞。鄉郵工作最大的考驗是忍受單調寂寞,經受意志、毅力的嚴酷磨礪,是什么原因讓王會明堅持做鄉郵員32年?
1989年,王會明收到一封從山東寄來的信,收件人地址只寫著兩江鎮,沒有寫明詳細地址。看著信封上的字跡,王會明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找到收件人。經過6天的辛苦查找,反復打聽,王會明終于找到了家住東江六隊的收件人趙大娘。趙大娘接過信后,激動地拉著王會明的手說:“這是我失散了20多年哥哥的來信啊,我們終于能在有生之年團圓了!”說著趙大娘的眼淚流了出來。從那一刻開始,王會明覺得自己的付出能給老百姓帶來幸福感,這成了他堅持做鄉郵員的最大動力。
有了堅定的信念,就等于給雙腳添了一對翅膀。除了做鄉郵員,王會明還是為農民代辦存取款、郵寄土特產品、充話費、電費、代買火車票、客車票的“流動的郵局”。他還是老百姓義務的“送貨郎”,兩江鎮地處山區,每次農民出來一趟都很不容易,要用很長時間,所以他們就托王會明給捎些針頭線腦和生活日用品,后來捎帶的東西越來越多,他的郵車就成了“雜貨店”。每晚7點,王會明家的電話都是“農民熱線”, 郵路上各家各戶要讓王會明辦什么事,捎什么東西這時都會一一打電話告訴他,在他的郵袋里裝滿了農民的各種需求。為了在農忙時節能把農民需要的物資都帶上并及時送到,把農民交辦的事辦妥辦好,王會明把妹妹給他買摩托車的錢買了三輪摩托。過去,王會明幫農民捎種子、帶化肥,自2006年郵政開辦分銷業務以來,他更是成為了負責將郵路上1200戶農民所需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運輸到家的“配貨站”。王會明曾經自學過柴油機修理技術,走在郵路上常為農民排除農機故障,農民又叫他“地頭修理工”。農民們信任他,他兜里有十幾家老鄉的門鑰匙,在農民上地干農活時王會明可以自由到農民家中取放物品,有時也幫他們喂喂雞鴨鵝狗……
家住兩江鎮江南村的朝鮮族女性金鳳仙今年50多歲了,她腿有殘疾,做農活很吃力,還要獨自撫養正在上大學的兩個女兒、照顧80多歲的老母親,生活對于她來說異常艱難。每次給金鳳仙送郵件或者路過她家,王會明總是去看看有沒有什么力氣活兒,能幫上忙的。金鳳仙家沒有農用車,家里也沒有壯勞力,每年開春購買農資都是她的一塊心病,王會明了解情況后,主動把化肥、農藥、種子送到她家,碼放整齊,這一送就是8年。金鳳仙的兩個女兒一邊上大學一邊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寒暑假很少回家,每次和媽媽通話,媽媽都說,“放心吧,這些年什么都在變,唯獨郵局人的熱心沒變,有郵局小王幫襯著,咱家能行!”
為農民們做一點事情,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并得到農民由衷的認可,是王會明當鄉郵員的最大樂趣。每天走在郵路上,王會明都為兩江鎮的變化而高興,每一家的日子過得怎么樣,他都知道,每家有什么難處,他都當作自己家的事一樣盡心盡力。
為幫農民種地,王會明自學了科學種田的知識和竅門,現在已經成為大家心中的農業技術專家,他還是幾家農科所常住兩江的義務“總代理”,平時,王會明就會把學習到的農業知識和農科所的信息資料介紹給兩江鎮的鄉親們,每年經王會明傳播得到利用的信息在200條以上。過去,村里人賣糧用牛車就夠了,現在賣糧得用汽車運。東江五隊王老師的愛人開始種菜只為自家吃菜,王會明向她提供的蔬菜大棚裁培技術資料使她開始了蔬菜種植庭院經濟,在400多平方米的大棚內全部種植優良品種,蔬菜口感好、顏色好、產量高,收入可觀。現在,王老師一家從東江村搬到了兩江鎮,妻子從事蔬菜生產和批發,成為了兩江鎮最大的蔬菜批發商。
現在,兩江鎮的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好多村屯留守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耕地撂荒情況比較嚴重。2012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永紅村村主任鄭吉春成立了合作社,全村33多公頃的耕地都由他承包耕種,單肥料款這一項就需要先期投入10多萬元。鄭吉春在資金周轉上有很大困難,合作社又剛剛成立,借款成了難題,他在王會明投遞時,說起了自己的焦心事。王會明熟悉兩江鎮的每一塊土地,他知道只要方法得當,種子、肥料選的對,永紅村這片地收成肯定錯不了,他幫鄭吉春找到鎮里賣農機的劉福軍,希望從他那里借10萬元錢,劉福軍說:“這錢別人借沒有,王會明借什么時候都有,因為王會明這三個字就是保證,是信譽!我信他!”借來了錢,王會明又幫著鄭吉春買種子、化肥,經常到地里觀察莊稼的長勢,和鄭吉春研究改良耕種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會明的幫助下,鄭吉春的地獲得了大豐收,畝產1100公斤,純收入25萬元。秋收時,看著鄭吉春樸實滄桑的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王會明真切地感受到,他和鄉親們息息相關,心心相印,是一家人。
今年入夏以來,多次暴雨導致吉林省防汛形勢十分嚴峻,8月14-17日,安圖縣再次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兩江鎮成為了重災區,兩江水電站和珍珠門水電站超汛限,孤獨河、東江、西江超警戒水位,形勢十分危急。16日清晨,暴雨傾盆而下,兩江鎮政府下達了緊急撤離通知,兩江水電站和珍珠門水電站根據汛情隨時準備泄洪,要求群眾迅速轉移至高處安全位置。王會明接到通知后顧不上收拾家里的東西,立刻趕往支局把用戶包裹、憑證、郵品、用紙和設備轉移至二樓高處安全位置。這期間,妻子給他打了3個電話,惦記他的安全,問他什么時候能回家收拾東西,快點轉移。王會明囑咐妻子注意安全,盡快把家里重要的東西收好,轉身又投入到緊張的設備轉移中。上午十點,兩江水電站開閘泄洪,王會明沒來得及趕回家,他從郵局匆匆趕去安全地點與妻子匯合。
工作32年,王會明全心付出,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郵政的普遍服務當中,兩江鎮的人提到他無不豎起大拇指,可是對家庭,他心中只有滿滿的虧欠。他絕少做家務,從來沒給女兒開過家長會,老人更是妻子一個人在照顧。32年間,王會明僅因大雪封山休班三天,每天回到家,勞累了一天的他還要接“農民熱線”,記錄哪家需要個針頭線腦,哪家的莊稼長勢有問題了,哪家的老人需要買藥了……
王會明的無私付出換來了農民對他的尊重和關愛。在他沒錢蓋新房的情況下,鄉親們出錢出力幫他蓋起了三間房子。 王會明岳父病逝,按當地風俗,老人在女兒家去逝來送葬的人會少很多,他和愛人想把喪事簡單辦了。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投遞段上的鄉親們知道消息后,有的趕馬車,有的騎摩托,共有200多人從各村趕來為岳父悼唁。不知情的人猜想,一定是鎮上什么人物家里有喪事,沒想到,什么人物也不是,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鄉郵員。2009年評選“感動吉林十大人物”,兩江鎮的農民知道這件事的,都想為王會明投一票,但很多人不會發信息,他們就四處打聽,求人為王會明投票。還說“為了小王能當選,別說一塊錢,十塊錢咱也愿意花。”
王會明的無私奉獻,讓他得到了鄉親們的愛,更收獲了整個社會的尊重。王會明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優鄉村投遞員”、全國“優秀投遞員”、“感動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勞動模范”、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十佳鄉郵員”、“感動延邊”十大人物和延邊州“十大優秀青年”等榮譽稱號。《中國郵政報》、《吉林日報》、《吉林工人報》、《城市晚報》、《新文化報》、《延邊日報》、《延邊晨報》、吉林電視臺、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延邊電視臺、新華網、中國廣播網、中國吉林網等各大新聞媒體曾連續系列報道過王會明的先進事跡。
40萬里漫漫郵路,32年鴻雁傳情,將誠信馱在車上,將鄉親裝在心中,風雨擋不住他的腳步,歲月抹不去他的笑容。人比山高,腳比路長,心里時刻揣著鄉親,在大山中奉獻自己的青春,他就是長白山下的鄉郵員——王會明。
來源:中國郵政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