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您看這個人認識不?”烈日下汗流浹背、挨家挨戶打聽……5月27日,在蒙陰縣坦埠鎮(zhèn)潘莊村,愛心郵政小哥王德建正騎著摩托車,趁中午吃飯的空隙,打聽著臨沂籍烈士親屬的相關信息。
眼前這位黑黑瘦瘦但又樸實內斂的小哥叫王德建,是臨沂市蒙陰縣郵政分公司坦埠支局的一名普通投遞員。在2019年和2021年的“讓思念發(fā)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中,王德建在工作之余自愿幫烈士尋親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如今,他仍然堅持著為烈士尋親。
見到王德建時,他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臨沂籍烈士的相關信息,有的是已經(jīng)找到親屬的,有的則信息簡單,需要根據(jù)這僅有的信息,四處奔波打聽尋找。
“送信本來就是我的本職工作,烈士們?yōu)榱吮Pl(wèi)和平,犧牲后埋葬他鄉(xiāng),和家人再也沒能見上面,想想就心有不忍,我想盡我一份微薄之力,幫烈士找到家鄉(xiāng)。”談起尋找烈士親屬的初衷,這位靦腆的郵政小哥說道。
王德建幫烈士尋親的行動源于當年“尋親信使”寄給烈士親人的一封信。2016年,在一次分揀報紙郵件時,一封來自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尋找臨沂籍烈士親屬的信吸引了王德建的注意,收件人是烈士本人,上面僅有原籍地址。“一開始,我當作普通郵件正常配送,但是打聽了很多村都沒打聽到收件人,又不忍心退回,心里一直想著再試試。經(jīng)過幾天的努力,最終在村里一個86歲的老大爺口中得知,這位烈士的侄子尚在,成功把這封信交給了烈士的后代。”王德建說。
找到這位烈士的親人后,菏澤烈士陵園給了王德建一份烈士名單,讓他幫忙尋找臨沂籍烈士親屬。從那以后,王德建就成為了一名志愿者,每當看到有尋找臨沂地區(qū)相關烈士的信息,他就抄下來,在送快遞時順便打聽,打聽來消息后,及時記在筆記本上,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挨家挨戶尋找,雖然經(jīng)常會遇到地址模糊、同音不同字的情況,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郵遞員最了解各個縣區(qū)地名的更改更換,他們就是“順風耳”“千里眼”。為找烈士家屬,王德建還在網(wǎng)上買了很多相關戰(zhàn)役的書籍,書都翻爛了,只是希望能從書上找到相關信息。由于不同時期行政區(qū)劃可能有差別,王德建還買了以前的老地圖,配合烈士名單上僅有的信息,從鄉(xiāng)鎮(zhèn)到村,再到同音不同字,慢慢排查,最終找到線索。這個過程中,王德建從一開始的沒有頭緒,到現(xiàn)在摸索出了自己的經(jīng)驗。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王德建的愛心行動也感染了許多郵政小哥,越來越多的郵遞員加入烈士尋親行列,組成了通往烈士家鄉(xiāng)的“綠色列車”。在幫烈士尋親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活動中,王德建和他的同事朋友們接力尋找,甚至在郵局的幫助下,發(fā)動全省的郵政小哥在送信途中幫烈士們尋親。7年來,他們已累計幫助19位烈士“回家”。
“朱永全烈士的家鄉(xiāng)找到了!”“崔和成烈士的親人找到了”……那些烈士的家鄉(xiāng),有的在曲折山路盡頭的小村子里,有些在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巷子里。好消息不斷傳來,王德建找到了多位烈士親屬的信息,同事們也陸續(xù)有好消息傳來。近幾年,王德建還籌劃著做一個公益組織,為烈士尋找家人的同時,也為那些在生活上有需要幫助的烈士遺屬,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從小生長在沂蒙老區(qū),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在幫烈士尋親的路上,我會一直走下去。同時也希望有更多愛心公益組織、熱心人士踴躍加入我們的隊伍,幫烈士回家,助葉落歸根,圓一個家庭幾代人尋找親人的心愿。”王德建說。
戰(zhàn)爭年代,沂蒙革命老區(qū)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蒙陰“郵政小哥”等人不辭辛苦,義務幫助烈士尋親,正是新時期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
一直以來,山東郵政注重黨建引領,組織廣大員工傳承“忠貞不渝、使命必達”的戰(zhàn)郵精神,深入開展“三亮三比三評”等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最美投遞員”“愛心郵路”等專項活動,引導郵政員工扎實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用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