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縣委(中)在檢查光伏發電設備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均張村下轄10個自然村,曾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貧困村。過去,村民們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能勉強維持生計,脫貧致富難度很大。而如今,均張村已經摘掉了窮帽,朝著致富的康莊大道穩步前行。這一轉變,凝聚著駐村扶貧隊長、第一書記,郵儲銀行安徽省界首市支行員工董縣委的努力和付出。
基礎設施 鑄牢脫貧根基
2014年10月,剛到界首市支行工作不久的董縣委,作為安徽省第六批選派幫扶干部,前往均張村擔任駐村扶貧隊長、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
均張村有1000余戶人家,共計近4000人,其中貧困戶216戶、貧困人口488人。到村后,董縣委立即開始挨家挨戶進行走訪,經過調研分析,他總結出了村里貧困落后的原因:一是交通不便,“泥巴路”封住了村子的“致富門”,外面的好項目進不來,村里的農產品出不去;二是各家各戶盯著自己的兩三畝地,種些小麥、大豆,一年收入甚微;三是零散的耕地不僅分散了勞動力,還不利于大型機械化作業;四是多年的積貧積弱,讓鄉親們沒了脫貧致富的志氣。
找準了“病根”,就能開方“下藥”。隨后,董縣委組織村“兩委”班子,開始了均張村的脫貧攻堅戰。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與村“兩委”同志為均張村修通了水泥路,新建了衛生室,還翻修了全村活動廣場。
為發揮均張村地域開闊、采光條件好的優勢,董縣委將目光瞄準了國家光伏扶貧項目。他整合了扶貧資金20余萬元,加上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捐助的28萬元,將光伏發電項目落實到了均張村。2016年該項目正式建成,并于同年4月并入了電網。至2016年底,均張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已達5.69萬元,其中,由安徽省分行援建的村級光伏發電站收入超過3萬元,發電收入已全部用于村集體發展和對貧困戶的生活補助。
“多虧了地里那一排排光伏發電站,現在‘曬曬太陽’就能生錢,村里定期給我們分收益,加上我自己的養羊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村民老郭說道。
金融支持 照亮小康路
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董縣委卻沒有停止思考。如何激發村民的致富干勁,凝心聚力奔小康,成了他與村“兩委”班子探討的重點。
作為郵儲人,董縣委想到了金融扶貧。恰逢界首市支行推出扶貧小額信貸,董縣委與村“兩委”積極進行宣傳,使許多村民萌發了創業脫貧致富的想法,紛紛遞交了信貸申請表。
“存欄最多時山羊20只、豬15頭,我現在的年純收入約5萬元。”因病致貧的任大哥申請扶貧小額信貸后,建起了家庭畜牧場,在脫貧致富路上越走越踏實。
2016年,董縣委與村“兩委”班子牽頭,又將村里千余畝耕地流轉整合起來,帶領村民栽種薄皮核桃、大櫻桃等果樹。“薄皮核桃不僅適宜當地氣候,而且三年后掛果,畝年產效益可達6千元。保守估計,第一年就能收入二三十萬元。”董縣委說,“此外,林間還可以套種其他經濟作物,繼續擴大經濟收入規模。”
生機勃勃的核桃林,在春忙秋耕時還能解決百余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隨著堅果林的日漸繁茂,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底氣也不斷增強。如今,均張村已形成了薄皮核桃、當地山羊、蘆花雞、粉條等農產品特色產業,成為產業扶貧的樣板。僅2019年,均張村各類農產品銷售額合計超60萬元。
董縣委與扶貧工作隊一起,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想方設法幫助貧困群眾增收。2016年,全村大部分貧困群眾達到脫貧目標,均張村也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同時,董縣委還積極改善鄉風鄉貌,開展村民公約制定、孝老愛親等活動,有效增強了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董縣委因在脫貧攻堅中的出色表現,先后榮獲了“界首市選派第一書記先進個人”、“界首市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干部”、郵儲銀行“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獎”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