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卡口是黃河下游河床最狹窄的地方,這里的黃河景觀氣勢恢宏,還有小山和森林。黃河、森林和小山之間的鄉間小道,是東阿縣郵政公司黃屯支局郵遞員高占喜的“雷鋒郵路”。他每天在這條郵路上,一邊奔走,一邊做著暖心的善事,已有14個年頭。
高占喜獲得的榮譽很多:第七屆全省道德模范、全國郵政系統先進個人、全省郵政道德模范、聊城市敬老模范個人、感動聊城2013年度十大人物、東阿縣十大孝子……但他最珍惜的還是群眾口中的那個“郵路雷鋒”的稱號。11月18日,記者來到黃屯村,同高占喜一起走了一次他郵路,近距離了解這位“郵路雷鋒”。
高占喜的身上有“冷”與“熱”兩種氣質。
初見高占喜是11月18日的早上。雨已經下了一整夜,太陽還沒升起,高占喜已經和同事開始整理待投遞的包裹。伴著雨聲,高占喜整理好包裹便出發了。年輕的同事評價高占喜:“喜哥人挺‘悶’,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看似冷冷的高占喜,其實是個熱心腸。“占喜,我有個快遞在黃屯,來的時候幫我捎著。”50多公里的郵路上,高占喜不時可以接到這樣的電話。
第一趟包裹送完,已經是上午9點,高占喜匆忙吃點早飯,就開始整理待投遞的報紙和剛到的包裹。出發前,他特意買了一箱牛奶和一些新鮮的蔬菜:“天氣轉冷,我得去看看張興峰大爺。”
張興峰是前張村的貧困戶、五保戶,已經80多歲了,住在村里的郵政便民服務站旁。在工作中,高占喜了解到老人生活困難后就開始幫助他。過去四五年里,高占喜一直是張興峰家中的“常客”。一進大門,張大爺的老伴就迎了上來:“占喜又來了,我們身體沒事,別總是惦記著。”“我們年齡大了,干不動農活,家里的活很多都是占喜幫著干的。”張大爺笑著說:“占喜待我就像待自己的老人一樣。”有了幫扶干部和高占喜的幫助,老兩口的生活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過去十幾年里,高占喜照顧的老人不只張大爺,還有汝永瑞、郭森等老人。從剛剛成為投遞員的那天起,高占喜就開始照顧王道口村的汝永瑞老兩口,每天一有空就到老人家看看,堅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長達9年。老兩口離世時,高占喜像親兒子一樣為老人送終。
高占喜的工作總是有“忙”與“閑”兩種狀態。
從早晨6點開始工作,晚上七八點才結束,高占喜的工作不可謂不忙。向19個村莊、1所學校、3個機關單位投遞200份報紙和六七十個包裹,高占喜每天的行程有50多公里,忙碌時,工作時長接近10個小時。他沒有任何怨言,無論是身體生病還是遇到家庭瑣事,他從來都是堅持把工作放到第一位。過去15年,他在30多萬公里的郵路上,投遞報刊郵件30多萬份,沒有丟失一份郵件、沒有一例客戶投訴,投遞及時率、準確率均達到了100%。
可高占喜卻也很“閑”。11月17日晚上8點半,天已經黑了,還有些冷,高占喜完成了當天的工作回家時,經過王道口村,看到有兩戶村民正在維修線路。“當時下著雨,我正好經過,就想著幫他們早點接上電。”帶著這樣的想法,高占喜餓著肚子上前幫忙,等到忙完,已經快晚上10點了。
投遞途中的高占喜,總是很“有空”。艾山村90多歲的楊信元老人,家里抽水的電機壞了,高占喜得知后,不顧高溫,趕到老人家中幫助老人修好了電機;王道口村的曲秀蘭在播種時缺少150克玉米種子,他專門給她送到地頭;遇到老人步行出門不方便,他總是幫忙送到目的地;有人自行車壞在路上,他會毫不猶豫地停下來幫忙修好……哪里的群眾有需求,他就出現在哪里,10多年時間里,高占喜做的好事數不勝數。
高占喜的生活有時窮,有時富。
10月21日,高占喜到孫道口村委會送報紙,村委委員孫良秋一見到他就掏出了錢包:“占喜,我把那50元錢給你。”“不要了,不要了,別拿了。”高占喜再三推辭。孫良秋感慨地說:“占喜真是俺們身邊的‘雷鋒’。”
原來,前兩天孫道口村的孫建秀老人的電費欠了50元。老人已經住進敬老院,交費不方便,于是就給高占喜打了電話。“我當時就對老人說,別管了,我給你交上。”高占喜說,“老人歲數大了,手頭也不寬綽,50元錢就當給老人買東西了。”遇到老人有困難,自掏腰包解決,這樣的事情對高占喜來說是再平常不過。這么多年,到底做了多少次這樣的好事,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疫情期間,他還為值班人員買了熱水壺、方便面等物品,“也就花了四五千元錢吧。”
花了四五千元錢,高占喜的話說得輕描淡寫,但他實際并不富裕:兩個孩子還在讀書,愛人沒有工作,全家就靠他3000多元的工資生活。“我現在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要比那些老人強,這些幫助不算什么。”高占喜說。
高占喜對群眾慷慨大方,對自己卻有些“吝嗇”:平時吃住在支局,衣服有些破舊卻不舍得換,吃飯有時也是湊合……生活的困難并沒有消磨高占喜幫助人的熱情,他始終覺得“能夠幫助別人就是幸福,這比掙多少錢都高興”。
臨行前,記者來到黃屯支局的一間小屋,里面擺滿了高占喜獲得的錦旗和獎杯。“我是一名鄉村郵政員,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有責任為老百姓服好務。”高占喜說,他愿意做一輩子“雷鋒”,用自己的善心和善行影響更多的人,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更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