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青海省委提出協調共建“飛地經濟”;今年5月13日,位居祁連山南北的青海省祁連縣和甘肅省民樂縣簽署了《共同支持“牧繁農育”畜牧業健康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在此背景下,以“飛地經濟”發展為機遇和紐帶,郵儲銀行青海省分行創新推出“飛地畜牧貸”,全力支持兩縣“牧繁農育”畜牧業健康發展,打開了兩地“優勢互補,統籌發展”的新局面。
開創全國先河
在祁連北山,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氣候相對惡劣,畜牧業基礎薄弱,養殖成本高,牛羊生長緩慢,加之祁連山生態環境約束條件嚴格,極大制約了全縣農牧業產業提質增效。而在祁連南山,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沃野千里,自古盛產糧草,可為牛羊提供充足的飼草保障和生長環境。
為破題解困,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4月20日,祁連縣飛地畜牧業協會正式成立,祁連縣飛地畜牧業協會張掖地區辦事處在民樂縣同時掛牌。
祁連縣飛地畜牧業協會會長韓德幸介紹,“目前,祁連縣的農牧戶中已有110戶加入協會成為會員,僅在民樂縣就存欄2.7萬頭牛、1.5萬只羊。伴隨秋季收購牛羊高峰的到來,繁育規模還要進一步擴大。”
在祁連縣飛地畜牧業協會籌備階段,郵儲銀行海北州支行工作人員在走訪中“聞到”了商機,發現了農牧戶的需求。海北州支行行長曹萍說:“為了摸清市場和政府決策方向,我們前期對祁連縣、民樂縣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到祁連縣農牧戶和政府的需求后,加班加點形成調研報告并上報省分行。”
由于調研扎實細致,祁連縣“飛地經濟”發展引起青海省分行決策層的高度關注,召開多次專題會議研究新興經濟模式,并形成了更為全面的調研報告上報總行、銀監會等部門。到祁連縣飛地畜牧業協會成立時,青海省分行量身打造的全國第一個“飛地畜牧貸”獲批,并開始積極投放市場。
青海省分行行長李開貞表示,“飛地畜牧貸”是青海省分行緊緊圍繞青海省委省政府發展“四種經濟形態”,推出的全新畜牧業金融服務發展新模式,是郵儲銀行“國家隊”服務地方、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的具體體現,開創了全國先河。
脫貧致富的希望
“我們正在一籌莫展時,郵儲銀行主動上門銜接,為祁連縣‘飛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活水源泉。”祁連縣副縣長達杰說,在目前針對“飛地經濟”發展沒有項目、財政資金、人員配置的情況下,青海省分行推出“飛地畜牧貸”,無疑是“雪中送炭”之舉。有了金融做支撐,更堅定了政府引導農牧民做大做強“飛地經濟”的底氣。
“起初協會會員只有七八十戶,當聽說郵儲銀行能發放‘飛地畜牧貸’時,不到兩個月時間,會員增加了30多戶。”韓德幸表示,“隊伍”壯大了,協會的責任更大了,他明白,“飛地畜牧貸”寄托著鄉親們脫貧增收致富的希望。
第一個得到“飛地畜牧貸”貸款的是祁連縣峨堡鎮白石崖村的趙立俊。趙立俊是大家公認的“飛地畜牧業”領頭羊。六七年前,他就租了養殖場,在本地繁殖、民樂育肥。雖然發現了商機,然而由于貸款難、貸款貴,他的“兩頭買賣”始終沒有形成規模。趙立俊說:“拿到400萬元的貸款扶持后,我抓緊時間從西藏購進了160多頭犏牛,半個月來毛色已經開始發亮了,再喂養半個月,就開始上膘了。”如今,在位于民樂縣的千頭牦牛養殖基地里,趙立俊已經有了500多頭牦牛。
祁連縣大浪合作社理事長扎西東知布租賃了民樂縣甘肅鴻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場地。占地80畝,投資20多萬元修建的4個牦牛養殖棚馬上就要封頂,300萬元的“飛地畜牧貸”正在審核。“貸款下來后,我要抓緊購進牦牛、飼料,今年爭取育肥800頭牦牛。如果這里育肥養殖規模能達到3000頭牦牛,我將帶領全村人來。”曾經當過村委會主任的扎西東知布算賬說,在民樂縣牦牛育肥6個月就能達到400公斤,每頭牦牛純利在2000元以上,效益明顯,這還不包括養羊的收入。
租賃張掖市養殖場、承包飼草料基地、吸收當地村民務工等,雖然目前還沒有統計數據,然而,“飛地畜牧貸”已將根深深扎在了祁連南北山畜牧業養殖繁育戶的心中。
截至7月底,海北州支行共受理63筆共6000多萬元的“飛地畜牧貸”,已放款11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