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夜晚即將來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白蓮村的正發家庭農場里熱鬧起來。兩臺炒茶機轟轟作響,三五個村民正忙著殺青、揉捻、烘制……勁頭最足的是一個50來歲的漢子,炭火烤紅了他黝黑的臉,額頭上滴下雨點大的汗珠。
他叫郭正發,大家都喊他“老郭”,是正發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其他人是住在周邊的貧困戶,每到茶葉豐收時,大家就來郭正發的農場里打零工,一晚能掙上100多塊錢。
我與老郭結緣,要從2016年說起。
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金寨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和扶貧開發重點縣。多年來,郵儲銀行金寨縣支行始終踐行社會責任,為精準扶貧積極貢獻金融力量。作為一名“三農”信貸客戶經理,我和同事們經常到田間地頭走訪,宣傳貸款。有一次,我們來到白蓮村。在與村干部交流中得知村里有個貧困戶叫郭正發,正打算發展茶產業。經過深入了解,我發現老郭的生活很困難,他的孩子還在讀高中,愛人得了半身不遂,年邁的母親又患有慢性病,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在他的身上。老郭想通過經營茶園增加收入,但茶園維護、肥料供應、購買機器都需要錢,郭正發既沒擔保,也沒抵押,有的就是不甘貧困的心和勤勞的雙手。入行7年多來,我一直在做“三農”貸款,經常和農民朋友打交道,其實像老郭這樣的貧困戶有很多,資金是攔在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一座“大山”。
回支行的路上,想起老郭那渴望的眼神,我就感覺很內疚。于是,我和同事把在農村開展金融扶貧面臨的困難寫成調查報告,向行領導反映,爭取政策支持。幾經周折,金寨縣支行在“惠農易貸”產品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符合老區脫貧攻堅實際的金融精準扶貧專屬產品——“金郵脫貧產業貸”。
夢想的種子終于發了芽,我第一時間給老郭打了電話。在“應貸盡貸”的原則下,金寨縣支行向他發放了3萬元貸款。第一年,老郭開墾出5畝茶園,通過茶葉加工,一季下來就有了盈余。第二年,他摸索出了“門道”,茶葉加工收入可觀。在產業的撬動下,老郭終于翻過了貧困的“大山”,順利脫了貧,也按時結清了3萬元的扶貧貸款。
通過發展茶產業,老郭嘗到了甜頭。201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農場,從事茶葉種植、加工、預包裝及銷售。他特意打電話告訴我,自己開始收購村民的鮮茶進行加工,家里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人勤地不懶,茶樹小綠葉就是我家致富的小金葉哩。”想象得出,電話那頭的老郭很高興,可能眼睛已經瞇成了一道縫。
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老郭的致富計劃,囤積的春節禮盒茶幾乎“顆粒無收”,茶園春管勞動量加大,還準備再添置一臺加工機械,資金又一次成了他的“絆腳石”。當時,金寨縣支行正在開展“金融助抗疫”活動,我們對客戶進行電話摸排,了解客戶受疫情影響的情況,特別是防止脫貧戶返貧,及時將金融幫扶政策送上門。根據老郭的情況,我幫他申請了政銀平臺類的創業擔保貸款,他心里的一塊大石頭才算是落了地。
老郭的家住在大山里,交通不便,我就通過郵儲銀行的“綠色通道”幫他省去了跑政府蓋章的流程。考慮到老郭的愛人患有半身不遂,無法來銀行簽訂共同借款人合同,而且疫情防控期間,鄉鎮到村里還不通車,我就和同事步行,上門提供延伸服務。
山路一去一回就是10多公里,說實話,真的挺累,但當老郭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10萬元貸款的時候、當他又一次精心編織著自己的“小金葉”致富夢的時候,我瞬間忘卻了所有的辛苦。如今,老郭自己脫貧了,還不忘幫助村民一起脫貧。茶季,周邊有20戶貧困戶向郭正發的家庭農場提供鮮茶,戶均增收約3000元;炒茶工里有3位貧困戶,一季度下來,每人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本報通訊員 李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