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軍,你把贛州項目的方案圖打開,東邊大車裝卸回轉空間太緊張,汽車上樓坡道再改改,要把對場院車輛周轉的影響降到最低。”“陳寧,煙臺工藝系統各環節效率再認真匹配測算下,和業務部門碰一碰。”“韓松,大理項目再抓點緊,這兩天把施工圖完成。”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設計中心朱曉忠通過釘釘會議對最近一周推進的工程項目逐一把關,督促進度。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郵科院設計中心開展內部研討的新方式。
截至6月底,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建設部的推動下和寄遞事業部的指導下,郵科院設計中心以著力提升陸運郵件、自主航空郵件處理能力和時限水平,增強國際業務競爭實力,推動“三關合一”建設工作為目標,已完成68個陸運及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物流倉儲、國際監管場地的改造工程。同時,對全網核心節點生產場地已有工藝系統提出方案級、設備級、環節級優化建議,為60個生產場地設計了實施方案。已完成的設計任務遠超2019年全年,使寄遞網日處理能力增加了2535萬件、全網日處理能力突破1億件。
有效應對挑戰
加快設計步伐
今年,郵科院設計中心承擔了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委托的413個工程設計項目階段,工作量同比增長了305%。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工程設計帶來了嚴峻挑戰,是完成全年工作任務的一道加試題。為此,設計中心采用靈活手段保證設計工作不松勁、不減速,他們通過電話、釘釘會議、騰訊會議以及微信群視頻等即時通信方式,確保調研交流深入開展;通過調取現場監控、視頻連線、建設單位遠程配合測量等方式,對場地關鍵點進行勘察。項目團隊分析數據、構思方案、內部研討,所有人員不分晝夜、爭分奪秒。重大項目,院長帶隊實地調研,指導技術路線;關鍵技術,注重生產試驗,保障新技術應用高質高效;復雜工藝,通過仿真模擬,確保多套系統運轉協同高效。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設計中心人員與主管部門、建設單位交流匯報超過1000次,工作時長超過以往現場辦公的兩倍。在項目所在地疫情得到控制后,各項目組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進行詳勘交流,截至目前共推進了260余個項目階段。比去年提前1個月完成了工程項目設計工作,為后期的采購、實施、投產爭取了更加充足的時間。
加大基礎研究
推動業務發展
去年,設計中心以提升全程時限為出發點,以集約化、精益化、高效化建設為落腳點,提出了“自動擺輪矩陣+小件分揀機”工藝方案,推動寄遞業務從“全散件模式”向“出口小件集包、總包經轉、進口細分”方式轉變,極大地提高了處理中心內部生產率;在海關監管郵遞物品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國際監管中心郵件、快件、跨境電商(9610)業務“三關合一”通關處理的標準化建設方案,助力國際業務轉型發展。
今年,設計中心完成了自主航空郵件時限提速方案,新建處理中心、倉儲中心、國際中心標準化方案,前置集包設備配置標準、處理中心設備配置標準及各環節員工定額、安檢設備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標準化、基礎類研究工作,夯實了工程設計基礎。
注重投產回訪
解決作業流程痛點
設計中心承擔著寄遞網所有骨干節點能力建設的設計任務,全力支撐標快、快包、倉配、國際業務高質量發展。該中心通過建立以馬雪鵬、魏俊榮、朱曉忠等行業專家為核心的設計咨詢保障制度,強化設計質量管控。同時,還成立了以岳恒昌、徐道程、仲岑泓、李璐、韓松、鐘諄諄等高級工程師為先鋒的攻堅團隊,通過定期深入生產一線,對已投產項目深度回訪。工程師們走遍每一個作業環節、剖析每一個生產痛點,重新審視設計方案與業務需求的契合度,對設計理念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下力氣解決郵件時限在處理中心內部不快、不穩的突出問題,為寄遞能力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近期,設計中心再次豎起戰旗,開足馬力,加緊完成義烏、鹽城、安慶等新建處理中心建設方案。同時,啟動了員工基層跟班作業計劃,對生產現場提出優化建議,切實解決問題。設計中心將再加一把勁,以更大力度支撐寄遞能力建設,為加快打造行業“國家隊”,推動中國郵政實現二次崛起,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