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通過自愿報名和層層篩選,我和其他兩名同事被甘肅省郵政分公司黨組選派到慶陽市寧縣從事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
思路:要變
我甫一上任,發現潘村沒有任何工業,種地和外出務工是絕大多數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貧困戶多是上了歲數的家庭,外出打工根本不可能,種地是他們唯一的依靠。
但是像玉米這樣的糧食作物你種得再多,都不如種一些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賺錢。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以來,我一方面發揮自己長期在甘肅省分公司渠道平臺部工作能夠接觸眾多產業的優勢,幫助潘村引進了西瓜、高原夏菜、羊肚菌等經濟作物;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郵政企業電商銷售的平臺和寄遞優勢,讓貧困戶不用為銷路發愁。
在老百姓家里,在田間地頭,在村口巷尾,我常拿著計算器給村民們算賬:“種植一畝羊肚菌成本5000元,需1人打理,預計收益8.5萬元;種植一畝玉米,成本800元,需4人打理,預計收益1300元。你自己琢磨琢磨,哪個劃算?”
其實這一招很好使,不用講什么大道理,就把這些數字擺出來,有人就開始想嘗試一下。
關鍵:要干
要干,不蠻干,要有的放矢,要找懂行的人進行講解。我就聘請農技專家、技術員和電商人才在兩村農民夜校開展農業技術授課6場次。 在此之前,潘村黨支部書記溫興濤有些擔憂地說:“前幾年,我們也嘗試種過羊肚菌,但失敗了。這羊肚菌實在太嬌貴了,不僅要恒溫恒濕,而且只要有一點兒病蟲害就會影響整個大棚的長勢?!?/p>
但是,我當時心里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將羊肚菌種出個樣兒來,因為這不僅能讓村民們快速走上致富路,更重要的是能讓政府和更多貧困戶認識到發展羊肚菌種植產業對打贏盤克鎮脫貧攻堅戰幫助很大。在潘村東頭,有6個大棚,占地4畝,從土壤施肥到搭建大棚,從灌溉到培育,都是我自己先學,然后手把手帶貧困戶一點一點干起來的。我視這些羊肚菌就像自己的孩子,幾乎每天都要來看看羊肚菌的長勢,比貧困戶來得都勤。后來據專家說,產出25公斤羊肚菌就能保本,最多產出100公斤。每公斤羊肚菌1700元,而且訂單頻傳,產多少就能賣多少,我當時就意識到貧困戶脫貧不是夢??!
此外,我還帶領貧困戶開展西瓜訂單種植10畝,實現西瓜訂單銷售2萬斤,有3戶貧困戶每戶增收2萬余元,而原來他們每戶每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我幫助銷售陳年積壓蘋果40000斤、滯銷油松苗木2000棵;利用電商平臺,手把手指導農戶開設網店,累計幫助其他村銷售秋葵3400斤、土雞蛋200斤……
日子:要火
村民們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為了讓他們紅紅火火的有奔頭,我意識到還要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感覺人在需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更離不開精神生活。何不將一些無益于身心健康的業余愛好轉變為可鍛煉身體、增長知識的怡情活動?于是我就從電腦里下載和儲存了一些廣場舞教學視頻,組織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婦在夜幕降臨時來跳舞鍛煉。
與此同時,農民夜校也如火如荼開展,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邀請農業技術專家授課,大家紛紛走出家門,前來聽課。
如今,我感覺到村民們的日子就像棚里的羊肚菌一樣,長勢喜人。看著他們的日子紅紅火火,我心里也高興。我的“三字經”—— 變、干、火,也被眾鄉親所接受?! 醺拭C記者 馬智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