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能干什么?在河南省許昌市許繼社區,不少居民這樣回答——
“去公園健身!”退休職工胡紅說得干脆。每天一早,她總要去西湖公園鍛煉,“走路十來分鐘就到,玩一玩健身器材,最后打上一趟太極拳,渾身都輕快!”
“到書屋充電!”魏香麗是魏都區智慧書屋的常客,她感嘆新變化,“出了小區就進書海,刷下身份證,泡上一杯茶,琳瑯滿目的書籍隨便看。”
“去生鮮店買菜!”67歲的趙鳳華愛逛小區西門新開的便利店,“幾十種鮮菜,好多還帶著露珠,這兒不光賣菜,還能送貨上門、代繳水電費,10多種服務全免費,真方便!”
一趟拳、一本書、一把菜,折射出百姓生活節節攀升的幸福感。這些幸福源于許昌市傾力打造的15分鐘便民圈。解決群眾的關鍵小事,許昌舍得投入,連續多年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構建起生鮮便利圈、養老服務圈、休閑健身圈、醫療衛生圈、智慧閱讀圈等5個15分鐘便民服務圈。
5個服務圈,帶來便利新生活
“群眾盼什么,咱就得干什么。”這是許繼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范學政的切身體會。
許繼社區成立于2002年,轄區7500多人,有6個居民家屬院,是許繼集團有限公司和地方共建社區。作為一個大社區、老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1100多人,如何解決老人“最上火”的看病難?
社區創新服務,依靠醫療衛生圈,簽約家庭醫生,讓醫療資源下沉,實現精準對接。
又到了老人免費體檢的日子,連續幾天,許繼醫院醫生汪曉瑞都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班,“血壓、血糖、彩超、心電圖等,一項不能落,寫進每個人的健康檔案。”一天下來,檢查了30多人,臨下班,她又和3名同事核對起檔案。
在衛生服務中心檔案柜里,摞滿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有的慢性病兩周要電話回訪一次,有的直接上門巡查,分級診療,努力做到‘首診在社區、小病進社區、康復回社區’。”汪曉瑞說。
“不出社區門,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有大夫看,不用去醫院擠了!”81歲的張桂芳覺得看病方便了。前幾天天氣熱,她頭暈得厲害,就撥通了家庭醫生的電話。不到10分鐘,汪曉瑞拎著藥箱趕到,檢查后及時給老人調整服藥,等恢復正常后才放心離開。
不光是醫療衛生圈,5個15分鐘服務圈環環相扣,給社區居民帶來便利生活。
“我們老年人有了好去處,平時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能下棋、打牌、畫畫,不想做飯時,還可以吃營養套餐。”張桂芳說。
家門口能“托老”,也能“托小”。“有了兒童服務中心,我們兩口子踏實了!”提起社區的新變化,“80后”李洪偉滿臉幸福,過去最愁孩子放學早,無人照看。如今放學后集中托管,有退休教師輔導,他和妻子可以安心上班。
“有了和睦小家,才有和諧大家。”范學政介紹,社區將15大類160項工作整合為“一有七中心”,即一個社區黨校和文體活動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綜治中心、兒童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志愿服務中心,構建5個便民圈,服務全方位升級。
服務有量更有質,退休生活也精彩
每天下午,退休干部鄭建華雷打不動來到文體活動中心,打上一個半小時乒乓球,“出出汗挺好,這不,體重下來了,血壓也恢復正常了。”
在隔壁的舞蹈室,胡紅換上紅色連衣裙,拿著藍色扇子,和老姐妹們一起排練舞蹈。“這可是每年社區春晚的壓軸戲,在市里都獲過獎呢!”她得意地告訴記者,“年輕時候各忙各的,現在退休了,進了舞蹈隊,又是一個大家庭,退休生活同樣精彩!”
“社區靠群眾,群眾靠活動,活動靠文化。”范學政說,“服務中心蓋得再漂亮,沒人愿意來,還不是空殼子?”
老范坦言,剛開始搞活動時,組織松散,群眾積極性并不高。為了打開局面,他們挨家挨戶摸排,大家伙想玩的、愛玩的多搞,一個個興趣社團建起來,人氣旺了起來。
“現在大家吃喝不愁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鄭建華說,社區的活動場里,每天各類活動排得滿滿的,排練舞蹈的、演奏樂器的、打乒乓球的,一場場比賽熱熱鬧鬧。
活動多了,質量也不斷提升。去年7月,學舞蹈專業的王喜娟被請到社區,負責文體活動組織和策劃。她一招一式教得專業,老人們學得認真,很快就融入其中,“許多大爺大媽叫俺好閨女,可親哩!”
如今,不少老人忙了起來,參加志愿服務隊,共建和諧社區。“不管電燈泡壞了,還是下水道堵了,一個電話,不一會志愿者就能上門。”范學政介紹,社區組建了38支專業志愿者服務隊,有1100多人定期開展社區義診、家電維修、法律服務等志愿活動。
去年志愿者發起一項“撿煙頭換雞蛋”活動,居民們換走了1000多個雞蛋,換來了社區的清潔環境,換來了垃圾分類新時尚。
當群眾貼心人,打通服務“最后一米”
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墻上的一本本《民情訴求》格外醒目。翻開細看,每個問題是什么,解決了沒有,一目了然。
“我們沒干啥轟轟烈烈的大事,都是些家長里短的小事,可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干好。”范學政說,不管是老人手機找不到了,還是鄰居電視聲音開得太大了,都列在服務清單上,“服務圈再好,也要有人干,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米’。”
為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黨員干部帶頭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老人下不了樓,范學政上門測量體溫,買菜、送飯,一送就是一個多月;一位孤寡老人突發急病,干部第一時間護送到病房,墊付了2萬多元押金……
干社區工作15年,范學政遇到最難的一件事就是更換電梯。前年,社區5棟樓的10部電梯到了使用年限,可由于歷史原因,沒有維修基金,更換電梯的資金沒著落。十幾層高樓,電梯不能用了,大家上下樓咋辦?范學政先后組織了5次居民議事會,他和同事們半個月跑遍了320戶居民,磨破嘴皮子,一個個疙瘩解開了,全體居民達成一致,集資更換了新電梯。
社區服務連民心。大家煩心事少了,心里亮堂了,范學政也有了個綽號——“幸福村村長”。
范學政總是說,當好這個“村長”,就要和大家打成一片。他打乒乓球榜上有名,唱歌也數得上,“不少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大家一起樂呵中就化解了。”
這不,在二樓文體活動室里,老范又和老年樂隊唱起了《許繼社區共建之歌》——“組織共建、活動共聯、事務共商、資源共享,共建共建有力量,共建共建更美好……”
范學政說,他們這個100多人的“黨之聲”合唱團,把大家身邊的故事寫成歌曲,還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編寫了《新時代 新征程之歌》,把“四講四有”編成《合格黨員之歌》……
聽,一支又一支幸福歌聲從社區傳出,多么悅耳、多么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