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限是寄遞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對時限的管控是寄遞業務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26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力提出建設四大數據庫,即標準時限數據庫、現實時限數據庫、行業時限數據庫、優勢時限數據庫(簡稱四庫)。經過郵政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共同努力,5月29日,四庫已經在全網推廣上線使用,各類時限數據可查詢、可比對、可展示、可進行下鉆分析。
那么,四庫如何實現對寄遞業務的管控?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撐郵政寄遞業務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日前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
悟《庖丁解牛》之道
尋寄遞發展之法
對于時限管控問題,劉愛力多次強調,出現這些問題,根源在于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體系。解決時限不快、時限不穩的問題,必須依靠相應的管理手段和支撐手段,必須加快推進四大時限數據庫建設,做到主動推送數據、主動推送問題、主動推送問題所在的關鍵環節、主動推送工作畫像,實現時限管控工作的事前預測、推演,事中告警、糾偏,事后評估、校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今年1月至5月,郵政企業寄遞業務量同比增長43.3%,高于行業增幅24.9個百分點。在業務量增長的同時,全網時限水平整體向好,全國六大重點區域區內互寄時限水平顯著提升,其中,快包珠三角、東北、川渝、中部區域時限已趕超2019年最好水平。但是,全網在抓時限管控方面依然存在一抓就改善、一放松就故態復萌的“橡皮筋”現象。
四庫建設成為時限管控的總抓手。記者從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了解到,時限四庫在功能和應用方面各有側重又有機聯系,是一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定標準”,就是通過維護基礎生產數據,真實反映網絡組織水平;固化網絡組織的優化成果,確定階段性時限標準。“看執行”,就是通過實際郵件運行結果,客觀呈現網絡服務時限水平,真實反映網絡組織和生產管控水平。“促對標”,就是通過與競品對標,反映在業務結構、網絡架構和生產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建優勢”,就是不斷總結時限改善經驗,在全網進行推廣復制,為業務發展增能蓄勢。
實干苦干
7天建成四大時限原型庫
為了盡快落實推進時限數據庫建設的重要工作,中郵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信科公司)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建設寄遞四大時限原型庫的攻堅戰,用實干苦干推進科技創新。
4月1日17點,中郵信科公司成立了由總經理龔永恒掛帥的專項攻關組。攻關組用了3小時出方案,24小時出界面原型和系統架構,54小時出第一版界面效果,邊建設邊檢視邊修改;“遠程+現場辦公”相結合,兩名公司領導、3名部門負責人、27名技術骨干,“7×24”小時接續設計、優化、開發,一共迭代了22次。在短短的7天里,攻關組克服了疫情的影響,統籌安排,齊心協力,建成了四大時限原型庫。4月9日向集團公司領導進行了專題匯報演示,與會領導充分肯定了四大時限原型庫建設的工作成效。4月10日至5月27日,在原型庫的基礎上,中郵信科公司與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密切配合,與江蘇等七省郵政分公司寄遞事業部深入研討,進一步優化了計算邏輯,統一了對標口徑和統計規則,之后又多次迭代優化,5月28日,初步建成了四大時限數據庫。
業技融合
持續改進抓優化
建設是為了應用,應用務求實效。在時限庫建設過程中,業務部門主動承擔,開發單位做好支撐,業技融合見成效。寄遞事業部和科技公司強化聯動,在行業對標基礎上多次召集各類研討會議,向全國征詢時限庫建設意見,明確業務需求,并在全國推廣應用前在江蘇進行了功能試點。針對在試點運行中涉及的業務邏輯、使用功能、系統展示、運算效率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與中郵信科公司認真分析甄別,列出改進計劃,快速解決,支撐一線生產管理應用。
6月7日,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負責人向全國郵政進行了題為《用好時限四庫,提升運營水平》的專項培訓講座,隨后向全國各省郵政開放25項可視化和時限分析功能,助力各省郵政開展時限管控工作。
“在四大時限原型庫的建設中,我們堅持數據思維,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以既有的全程時限庫、實際郵件軌跡數據、競品快件軌跡數據為核心,設計出按時間、按郵路、分環節的聚合生成規則和同一空間、同一時間、同一對標口徑的可視化展示規則。我們推出的這一款軟件產品,彰顯了公司信息化引領業務發展的初心。”中郵信科公司寄遞應用部負責人歐明霞介紹說。
深化應用
信息科技助力打造寄遞新優勢
時限四庫的應用就如同用“兩把尺子”在進行管控:一個是內部的標尺,另一個是行業的標尺。要用這“兩把尺子”來衡量郵件處理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段落的時限質量。
“我們通常把郵政傳統生產劃分為營、分、運、投四大環節,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這四大環節實際上是被細分為13個子環節。這13個子環節也就是郵件全生命周期所必須經歷的完整動作。”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運營管理部流程信息處副經理武建楠向記者這樣解釋,為便于對郵件全環節運行質量進行內部管控,同時也便于內部對標,他們將13個動作整合為11個環節,具體來講,一是在收寄環節將上門取件和攬投部收寄兩個動作進行了整合,另一個是在投遞環節將攬投部內部處理和投遞出班兩個動作進行了整合,最后形成11個環節的內部標尺,用于構建郵政的標準庫和現實庫。在跟行業競爭對手對標的過程中,由于無法獲取到對手細分的環節時長,只能在郵政內部11個環節基礎上進一步歸并整合,按五大環節形成行業標尺,用于構建郵政的行業庫和優勢庫。
為便于各級領導開展管理工作,他們對省際線路又按出口、中轉、進口三大段落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做也便于管理聚焦,突出重點,同時責任界面也更為清晰。
為進一步強化時限管控,深化四庫應用,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運營管理部抽調精兵強將,專門成立了時限管控小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時限質量有人抓、有人管的問題。“通過四庫之間的數據交叉比對,可以更好地挖掘時限數據背后的深層價值,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問題之間的聯系和成因,形成‘對標—立標—達標—再提升’的時限閉環管控良性循環機制,助力打造郵政寄遞新優勢。”武建楠說。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時限四庫的建設和深化應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業務和技術還需要繼續深度融合,以持續推進時限四庫功能的迭代優化,如增加實時預警推送功能,提升系統可擴展性,擴大應用范圍等。這些都需要業務和技術部門加強合作,不斷強化IT賦能成效,助力郵政寄遞時限保持行業先進水平,為打造行業“國家隊”、推動中國郵政實現二次崛起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