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雙12’,我們處理郵件約13萬件,夜里1點多鐘就處理完了。要是在以前,起碼要加一倍的人、到凌晨三四點鐘才能結束。”12月13日,在江蘇省淮安郵區中心局的接發室里,值班調度員張飛對筆者說。
郵件處理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場地工藝改造。今年11月初,淮安中心局富準路郵件處理場地改造后,新設備剛交付使用就迎來了“雙11”生產旺季。11月11日至20日,淮安中心局郵件處理中心共組開一干郵路30條、二干郵路16條,分別比去年多19條和4條;日均處理郵件是去年同期均值的2倍多;安排旺季外包運輸車輛510余輛,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就是說,在今年的旺季生產中,淮安這樣一個小郵區中心局擔當了省級準集散中心的職責。”淮安中心局經理周玉銀說。
直面嚴峻挑戰
應對“兩陌生、一沖突”
“今年‘雙11’旺季開始前,我們主要面臨兩個‘陌生’和一個沖突的挑戰。”張飛介紹說。
新設備使用陌生。“雙11”前,由集團公司投資的富準路郵件處理場地工藝設備改造工程完工,投產小型自動分揀機(小件分揀機)和矩陣分揀機各一套。除幾位現場跟工和參與調測的人員外,其他員工對整個操作流程和要求都不熟悉。
外包人員對生產流程陌生。富準路場地原來只有一條流水線,工藝改造后,一直與郵政合作的勞務公司老員工來到現場后,表示沒見過新機器和這么大的設備,更不知道如何操作。了解一番后,又表示新的作業流程和過去相比太復雜,需要重新學習和熟悉,這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些都給旺季生產帶來挑戰。
另外,工藝流程設計與旺季新線路有沖突。新場地只有24個裝卸車垛口,而“雙11”安排到淮安的進出轉口線路共有46條,即使理論上從進口卸車處理到裝車出口運輸實行不落地處理,但是,多出22條線路的車輛到達后必須先卸載落地再分揀裝運,無形中增加了郵件落地經轉的時間和二次處理量。
優化作業流程
實現人力最優化
“我們創建了新的旺季生產組織流程,保持上下環節流暢和對現場的科學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處理速度。”張飛介紹。
組織員工現場學習。該中心局所有人員及各部門相關人員都來到富準路郵件處理現場,跟隨廠家技術人員將新設備的生產流程全面學習一遍,熟悉各環節的生產要求。
培訓帶班人員。8名中心局員工分別挑選5名外包公司人員到現場進行全流程培訓,并逐一將這5名外包人員確定為某一環節或者流程的專職帶班人員,負責本環節所有勞務人員的上崗前培訓。
人員定職定位。該中心局與外包公司確定了每天生產作業分三個班次,每個班次安排10名專職管理人員,其中1人總領班,統籌全場生產;6名帶班人員分別負責“長三角”郵件矩陣分揀、小件分揀、裝車、卸車、轉口包裹落地堆碼等;3人負責場院管理及保持生產場地進出口通暢。中心局再安排2名現場指揮調度人員,總控全場生產,并與外包環節總領班對接,做好生產現場檢查、指導、協助等。
經過4個批次的現場預演、壓力測試和對相關流程的再優化,“雙11”旺季生產現場人員組織方案獲得通過。11月11日上午,首批260名勞務人員經現場帶班人員培訓后分別安排到各自崗位。
強化協調聯動
小郵區變成“準集散”
淮安中心局擁有富準路和深圳路兩個郵件處理場地,今年“雙11”生產方案中初步將出口郵件轉口環節放在富準路場地,進口環節放在深圳路場地,以保證到淮安的郵件及時處理。但是,實際情況遠超出預計。“雙11”期間,淮安中心局進口要承擔經轉合肥、臺州、咸陽至江蘇全省的郵件,同時要承擔經轉新鄉、深圳等7個城市至蘇北五市的郵件;出口要承擔經轉全省至青海郵件,同時承擔省內常州、南通等8個城市至豫、新、甘、寧和內蒙古的郵件,每日接卸經轉郵車達到40余輛,加上淮安本身的出口郵件,處理壓力非常大。
“這相當于淮安變成了全省的一個準集散中心,承擔著全省西北路向和進口全省郵件的經轉任務。”周玉銀表示,“所以我們立即采取了應對措施。”
富準路場地網格化管理。將生產場地劃分為22個網格區,在地面上貼上黃色網格線,應對22個轉口落地路向郵件,進行定置定位管理。
實行柔性裝卸。富準路處理中心安排了三個卸車垛口專門卸載落地郵件,集中碼放、分揀和裝車,以順序“滾存”方式避免郵件長時間停留。垛口卸完一頻次立即轉作卸載其他郵件。
該中心局兩個場地聯動作業,錯時段切換處理。11月15日12點多,由于省內出轉至西寧、銀川的6輛車同時到達淮安,峰值疊加造成富準路場地的接收郵件量接近飽和。淮安中心局迅速將相關運郵車輛調整到深圳路場地處理,同時將深圳路場地的所有進口小件郵件疏運到富準路處理中心上小型分揀機處理,優勢互補加快了處理速度,郵件于當日全部處理完。同時,淮安中心局與縣(市)郵政分公司聯動,增發120多輛區內加班車,將郵件及時疏運到縣(區)分公司的空余場地,避免了場地內郵件的積壓。
改造后的淮安中心局處理場地為旺季戰役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