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零點30分,江蘇省南京市郵政分公司按照“收不限量、錯峰入網”的原則,有效組織生產發運,滿載的第一輛快遞包裹攬收車駛回南京郵區中心局集包處理中心。卸車、收寄、傳輸、掃描、分揀等一系列操作做到無縫銜接,整個過程實現了郵件不落地。
今年“雙11”,南京市分公司推進機械化、信息化設備和技術的應用,新建了中心局、江寧兩處集包處理中心,提升集包收寄處理能力。“通過對送交集包處理場地的客戶郵件進行混合收寄、集包處理,預計峰值將達日均處理45萬件,能有效提升處理效率和出口能力。”南京市郵政寄遞事業部快遞包裹部經理汪凱帆說,近年來郵政快包量收增長迅速,推進收寄集包作業、流程優化已勢在必行。截至11月12日,該分公司“雙11”累計攬收郵件165.4萬件,同比增長60%,收寄率達96.3%,集包率提升至55%。
多層級集包封發作業體系
南京中心局集包處理中心場內,350臺AGV搬運機器人在滿是“格口”的1400平方米場地里“奔跑”不停,不斷從供包臺處“領”回包裹,再排隊分揀,每小時處理量在1.2萬件以上,至少節約一半人工。
據集包處理中心現場管理員王朝軍介紹,這些“集包小能手”采用電磁感應導引方式,底部的電磁傳感器會感應到地面磁條地標,從而實現準確選擇路線,讓郵件準確落袋。“整個平面設有10個供包臺席和254個路向格口,我們用好省分公司下發的新增進口集包格口、省際快遞包裹封發局及覆蓋范圍等數據,加大集包比例及下沉深度,對重量4公斤以內、最大單邊40厘米的郵件做全路向集包。”王朝軍說。
“以往攬收、收寄、內部處理和運輸均為散件作業模式,現在收寄一體機加膠帶機加AGV搬運機器人等多種自動化設備無縫銜接后,郵件不落地的‘集中收寄+集包’作業模式較傳統散件收寄,效率提升1.5倍以上,不僅有效節約人工成本,同時郵件處理效率得以提升,并實現降本增效。”王朝軍感言道。
江寧集包在方案上采用一體化收寄設備和自動化分揀設備(矩陣皮帶線加小件分揀機),另配2套手工分揀集包籠,用作柔性生產方案。“先按照集包大路向粗分,再由分揀機自動分揀或手工按集包地市識別碼進行PDA細分到集包格口,集包完畢的郵件及大件盤駁至中心局。”據江寧集包處理中心現場管理員張印寶介紹,4000平方米的場地每小時處理量達1萬件。
“建好”更要“管好”“用好”
在處理現場筆者發現,一袋袋總包郵件經皮帶機通過連廊傳遞至隔壁中心局今年新上線的“矩陣+小件分揀機”作業場地。
“項目設計之初就考慮將兩個場地物理關聯,集包封發總包通過皮帶機直接傳送至中轉運輸環節,比照一個郵件進行總包經轉處理不再開拆,實現了郵件全程不落地、不倒手和快進快出。”指著臨近墻壁上張貼的“自動化收寄項目現場管理制度”,南京市寄遞事業部運營管理部經理俞翔邊解釋邊說,新設備投產不僅要建設好,更要管護好、使用好。
為發揮設備效用,強化技業深度融合,該分公司對中心局、江寧兩個集包處理場地安排專人進行管控,其中,中心局集包場地負責城區、浦口、六合收寄的快包,江寧集包場地負責江寧、溧水、高淳收寄的快包。“強化卸車、收寄、處理、封發等全環節作業管理的同時,針對收寄端已做或未做收寄的情況,從實物、信息操作層面規范收寄至集包中心處理流程,避免信息亂發、錯發,并按照規定的頻次和計劃組織發車,壓縮停車待卸時長,釋放攬收運能。”俞翔說。
在能力儲備方面,“雙11”期間全市增加多種型號攬收車輛60余趟次;在攬收模式上,針對倉儲客戶由攬收端僅點數模式調整為前端收寄模式,利用PDA掃描收寄時發出部分大路向提示音的方式,盡可能按長三角與非長三角郵件進行分車運輸。
經轉時限明顯縮短,客戶好評自然來。“就怕貨發不出、送得慢,影響購買體驗。雖是第一次合作,但郵政前置集包、大路向直發等措施很給力,貨物經轉很快。我今年有25萬件貨從郵政走。”某企業電商部主管如是說。
“推行集包封發,處理能力、轉運效率等指標都有提升,對快包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能力上的保障。”汪凱帆說。□劉其成 謝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