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能將山外人的牽掛帶進來,也將山里人的思念帶出去。”17歲時,追隨內心“想當一名光榮的郵遞員”的理想,陳艷軍成為了一名年輕的郵遞員。
北京房山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長長的鄉村郵路貫穿于大山間,連接著山里山外。1982年,陳艷軍騎著自行車開始往返于崎嶇的山路間。“我送得最多的就是信和報紙。”
他在自行車前后兩端,各掛著一個綠色的布袋子。因為怕弄丟了,所以前面的袋子里一般是掛號信和書信等比較重要的物件,后面是訂閱的報紙。
“那時真是一封信一顆心啊!”陳艷軍回憶,當時的信件除了公函,最多的就是家書,從收信人焦灼渴盼的目光里,他能感受到親人間互相惦記、牽掛的分量。
每年夏季,錄取通知書紛至沓來。“就感覺這就是一種神圣的使命似的,都盼著這張錄取通知書,就這一張紙決定孩子的命運”。陳艷軍累計送了上萬封錄取通知書,“可是送來送去,送了無數次通知書,我自己家的孩子倒沒送”。全身心投入工作,對家庭疏于照顧,成為他最大的愧疚。
隨著電話和快遞的普及,普通信件少多了,他的交通工具也從自行車變成了汽車,他從“慢遞員”變成了“快遞員”。
“郵件似生命,時限抵萬金。”2018年5月,第三屆“尋找最美快遞員”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揭曉,陳艷軍榮獲“最美快遞員”稱號,光榮捧回榮譽證書和獎杯。
青蔥少年歸白發,攬盡風雨苦亦甜。一干就是37年,陳艷軍成為郵政從業時間最長的一線郵遞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