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車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線上行駛,30年如一日地翻越過一座座川藏險峰;背負郵包熟練地掛上溜索,飛越曾經吞噬過鄉郵員生命的滔滔瀾滄江;平均海拔5373米、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年平均氣溫零下7℃的“世界之巔”,一代代鄉郵員在這里義無反顧地進行著艱難的郵政接力。
“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路云和月”。在中國郵政的漫漫征途上,羅淑珍、王順友、尼瑪拉木、其美多吉……一代代勞模精神在不斷傳揚。“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從一個個模范到勇于擔當的群體,從馬馱人送到無人機投遞,從傳統的普遍服務到大數據便民服務平臺,從電商扶貧、郵政金融到國企擔當,與時代同頻,與科技共振,郵政人秉持“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勇敢扛起國企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踐行新發展理念,鎖定現代化郵政發展目標,譜寫出一曲曲“人民滿意郵政”的壯歌,續寫著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篇。
不忘初心構建現代化郵政服務體系
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履行好普遍服務義務。中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巨大,中國郵政3/4的網點,2/3的郵路在農村,由于普遍服務業務的成本高且定價低,而贏利性市場又受到沖擊,這都給普遍服務業務帶來了困難。但郵政人不計得失、敬業奉獻,信達天下、情系萬家,義無反顧地履行好普遍服務義務。時刻銘記“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普遍服務為“根”,盡心盡力做好信件、印刷品、包裹、匯票等普遍服務,認真履行機要通信、國家規定報刊的發行,以及義務兵平常信函、盲人讀物和革命烈士遺物的免費寄遞等特殊服務責任,在保證國家政令暢通、傳播黨的方針政策以及保障公民通信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立足主業,夯實根基。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郵政設有郵政支局所5.4萬處,其中,73.9%分布在農村,全國建制村通郵率達98.9%。每個郵政支局所平均服務人口2.6萬人。2018年新增投遞電動三輪車9000多輛、手持智能終端3萬余臺。全國城區每日平均投遞次數2次,農村每周平均投遞次數5次。提供函件服務26.7億件,提供國內普包服務2267.5萬件,國際包裹服務140.1萬件,快遞包裹服務35.2億件,機要郵件1678.6萬件,訂銷報紙累計份數172.8億份,訂銷雜志累計份數7.7億份,完成匯票2520萬筆。一組組數據,記錄的是郵政人立足主業、不改初心的奮斗史。他們努力構建現代化郵政服務體系,持續加大資源保障力度,在全面保障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的基礎上,發揮郵政獨特的網絡優勢、平臺優勢、功能優勢,通過打造科技驅動、全渠道融合、開放共享的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全方位升級郵政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百姓,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與時俱進,打造現代化郵政服務體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郵政服務的內涵發生了變化,從以前對平常信件寄遞為主的需求,不斷延伸到對更好公共服務的需求。為此,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時俱進,傾力打造現代化郵政服務體系。加快實施科技創新、IT賦能,推進向全業務、全流程、端到端、全要素的數字化郵政轉型。改革郵政信息科技體制,堅持以“智”提“質”,同時加強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郵政業務深度融合,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加快物聯網、算法優化、物流裝備、綠色包裝、金融創新等創新實驗室建設,引領行業發展。大力推進數據治理和應用,依托大數據平臺,建設企業經營分析系統和管理駕駛艙,推廣應用“客戶畫像”等,全面推動數據價值創造。加快完善新一代寄遞業務信息平臺、CRM、ERP等系統功能,為生產經營管理賦能,建立新優勢。2018年,中國郵政完成全國1.1萬處手工網點電子化,開通移動支付的電子化支局達到3.8萬處。優化匯兌業務流程,新增短信驗證碼兌付和手機銀行按址匯款兌付功能。加快在線業務平臺建設,線上預約寄件、報刊訂閱、明信片銷售等功能已投入使用。全國智能包裹柜累計布放9.2萬臺,累計發展人工自提代投點30萬個。便民服務不斷拓展,累計開通代辦稅務、交管、彩票等政務服務的網點達1.6萬處、服務近6.3億人次。在農村,村民可以享受到代發養老金、新農保、助農取款、商品代購等便捷服務,解決了農民買難賣難的問題;在城市,依托營業局所、便民服務站等渠道,積極承接交管、稅務、電力等政企公共服務,打造“十分鐘生活圈”,實現了政府滿意、群眾便利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開放共享,擁抱競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高質量郵政服務體系,必須有堅強的經濟基礎作后盾。因此,在做好普遍服務的同時,郵政必須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發展金融業務、快遞物流業務等。一方面,在普遍服務網點疊加政府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項目,豐富郵政綜合服務平臺的內涵;另一方面,作為國有企業,必須在自己所在領域擁抱競爭、有所作為,這是國有企業的責任,也是應有的擔當。例如,四川有1012處普服網點疊加郵掌柜服務,在普遍服務基礎上,還提供繳費、批銷、代購等便民惠民服務,在擴展平臺功能的同時增加網點收入。在分類推進普遍服務網點運營中,通過純普服、普服+郵政業務、普服+商業服務三種模式,差異化配套普服資金補貼,鼓勵普服網點發展增收,努力實現自我造血。在寄遞業務發展上,優化客戶結構,提升寄遞時限。記者在雅安市漢源縣采訪時看到,依托郵政完善的普遍服務網點,一車車甜櫻桃等新鮮水果正在發往全國各地,為了便于結算,流動服務點已開到了田間地頭。而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四川郵政已在大涼山地區嘗試用無人機投遞,這種現代化投遞手段的運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
攻堅克難,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空白鄉鎮郵政局所建設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推進這項工作中,克服基礎設施差、補建數量大、服務范圍廣、運營任務重等困難,全面完成補建任務。以云南為例,地處西南邊陲的云南省,山高、地廣、人稀,農村經濟比重大,山區半山區占94%,長達3278公里的邊境線與越南、緬甸、老撾接壤。特別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的高寒山區,地廣人稀,藏民居住相對分散,在諸多困難面前,云南郵政嚴格落實空白鄉鎮郵政局所建設、普遍服務業務的開辦,大力提升普遍服務質量,并且逐漸把普遍服務職能與社會化服務職能緊密結合,推行品質化、公司化、創客化、平臺化“四化”發展,激發內生新動能,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服務民生的良好品牌形象。
弘揚勞模精神,“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無論山多高水多長,一代代郵政人,不懼艱險,吃苦耐勞,始終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和忘我的拼搏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展示了新時代中國郵政員工良好的精神風貌。從西部高原到東南沿海,從經濟發達省份到首都北京,“深山信使”王順友、“雪線郵路幸福使者”其美多吉、“溜索姑娘”尼瑪拉木、“草原鴻雁”全二平、“海島堅兵”謝堅、“首都銀街上的親情驛站”東四郵局、江蘇如皋“愛心郵路”……老百姓常說,“看到郵政綠,就好像見到了親人、見到了政府,心里就有了依靠”。
普遍服務是黨和國家賦予郵政企業的神圣使命,是法律賦予郵政企業的義務。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表示,普遍服務是中國郵政的“根”,是中國郵政的立業之本和發展之基。通過調研發現,郵政集團公司在省、市兩級分公司均設立了相關部門,負責普遍服務工作,加強對普遍服務的歸口管理;覆蓋郵政集團總部、省、市、縣4級郵政企業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普遍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即將開發完成上線運行;以推進轉型升級為主要內容的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擺上了集團公司領導的議事日程。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產品豐富、管控有序、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郵政企業將與新時代同進步、共發展。
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要承擔更多扶貧開發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貧困村。”“推動郵政與快遞、交通運輸企業在農村地區擴展合作范圍、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中國郵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關要求,全面整合企業資源,聚焦教育、產業、電商、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等內容,全面開展扶貧工作。依托在農村的品牌信譽、渠道網點和物流配送等優勢,推進郵政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大力推進惠農貸款、綜合金融服務、惠農保險,為農村貧困群眾脫貧“造血”;基于郵政電商購物平臺郵樂網和農村電商信息平臺“郵掌柜”系統,依托線下農村郵政網點、郵樂購實體店等渠道,探索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相結合、農村電商與郵政業務相結合、農村電商與政府公共服務相結合、農村電商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農村電商發展新路子,構建覆蓋城鄉、功能齊全、惠及民生、政府滿意的郵政綜合服務平臺,有效解決鄉村買難賣難辦事難問題,助農脫貧增收。
開展綜合金融服務,為農村貧困群眾脫貧“造血”。2019年2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機構類型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這意味著郵儲銀行已正式加入國有大行的隊伍,成為“國有六大行”之一。自2007年成立以來,郵儲銀行已發展成為一家股權多元化的上市銀行,打造了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電話銀行、微信銀行等在內的全方位電子銀行體系,形成了電子渠道與實體網絡互聯互通,線下實體銀行與線上虛擬銀行齊頭并進的金融服務格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總資產規模達9.52萬億元,位居中國商業銀行第六位;貸款總額4.28萬億元,位居中國商業銀行第六位;存款總額8.63萬億元,位居中國商業銀行第五位;不良貸款率0.86%,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服務個人客戶達5.78億戶。
郵儲銀行踐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不忘初心使命,積極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針對有勞動能力、有脫貧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借助地方政府、村兩委及駐村第一書記力量,推進信用村鎮建設,塑造良好農村信用環境。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運行機制,加大對縣域地區的信貸投放力度,逐步提高縣域存貸比,探索出郵儲銀行服務“三農”的“三專三全”模式,即專項政策引導支撐、專業機構提供服務、專門模式支持發展;全要素創新信貸產品、全流程優化作業模式、全方位培養人才隊伍。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含已脫貧人口貸款)938.58億元;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26.78億元;項目精準扶貧貸款余額374.97億元。中郵保險累計為16.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含脫貧不脫策)提供風險保額73.47億元;開展55項公益扶貧活動,涉及42727人。中郵證券積極推進精準脫貧工作,以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為重點,全年累計投入資金47.52萬元。
發揮電商平臺及信息優勢,為精準扶貧插上科技翅膀。中國郵政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對接,推進渠道建設與賦能,雙向流通助力增收節支,全力推進扶貧農產品進城,開展大型農產品扶貧項目。2018年,在郵樂網共建設1044個郵樂地方館,其中包含709個扶貧地方館,實現對貧困縣的全覆蓋;在全國共對接242個國家級貧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電商扶貧示范網店5558個。各級郵政企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電商扶貧工作,如四川郵政通過郵政電商建機制、郵政扶貧樹品牌、郵政干部盡職責、電商扶貧助流通、產業扶貧促發展、便民服務惠民生、教育扶貧推應用等做法,努力發揮郵政企業助力精準扶貧的渠道優勢。
四川雅安市郵政分公司抓住雅安獨特地理環境,通過“郵政快遞+電商”模式,在獼猴桃、黃果柑、枇杷、大櫻桃等一系列特色水果寄遞項目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在汶川地震災區漢源縣,雅安郵政于5月開展的大櫻桃寄遞項目一片紅火。在云南省德欽縣云嶺鄉、維西縣永春鄉、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和虎跳峽鎮等鄉鎮,郵政依托郵樂網、優幫幫等平臺,發揮寄遞優勢將農產品銷售到全國。而今,尼瑪拉木所在的德欽縣云嶺鄉郵政所已成為“郵樂小店”的一個靚麗品牌,當地的農特產品、新鮮蔬果源源不斷地在線上銷售、線下寄遞。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將扶貧工作提升到“黨委工程”高度,借助以郵政自主航空和冷鏈等干線網絡為核心的極速鮮平臺,及郵政體系“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探索出了從產業規劃、產品銷售、運遞服務等全鏈條幫扶的特色農產品扶貧模式。在時代大潮的推動下,中國郵政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業務的資源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在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方面必將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扎根定點20年,“不破樓蘭終不還”。20年風雨扶貧路,20年傾情結碩果。從1999年至今,中國郵政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定點扶貧20年,先后開展扶貧項目400多個,受益群眾達40多萬人,覆蓋了兩縣(區)的所有鄉鎮。其經驗值得借鑒:一是打造“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實施黨建扶貧項目;二是發揮行業優勢,實施電商扶貧項目、金融扶貧項目、保險扶貧項目;三是圍繞政府工作布局,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和教育就業扶貧項目,全面推進從“輸血”向“造血”扶貧的轉型升級。
“扶貧先扶智”,教育+就業。中國郵政集團下屬的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面向洛南縣、商州區定向錄取200名高中應屆建檔立卡貧困生,3年學習期間除減免學費外,每人提供2萬元的生活補助,畢業考核合格后在郵政企業安排工作。2017年,商洛31名貧困學生通過考試,被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定向錄取,6名貧困學生被陜西通信技師學院定向錄取。37名學生命運的改變,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意味著37個家庭因中國郵政的幫扶將擺脫貧困。
互聯網經濟時代,需要以開放、包容、共享的心態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在開放中擁抱競爭,在共享中延伸產業鏈,以“郵政+”提升郵政輻射力,在規模經濟中實現郵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回顧多年脫貧攻堅實踐,中國郵政總結出以下經驗,普惠+精準,既顧及面又顧及點;產業+金融,既扶貧又助力縣域經濟;教育+就業,既扶智又根除貧困代際傳遞;電商+“互聯網”思維,既解決“賣難”又奉獻社會。
擔起“國家隊”使命全面履行社會責任
積極服務國家重點戰略。郵政體系是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服務國家戰略、履行社會責任,責無旁貸。中國郵政充分發揮擁有萬國郵聯及其他區域性郵政合作組織等多個良好國際合作框架和平臺優勢,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五通”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平臺、建機制,加快拓展國際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
與此同時,中國郵政深耕農村市場,全面服務鄉村振興;郵儲銀行與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參與“千年大計”;全力服務實體經濟,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公益項目方面的國企擔當。中國郵政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持續推進“愛心包裹”“母親郵包”等公益項目。僅2018年,郵政發揮網點優勢,參與開展的“99公益日”“善行100溫暖行動”等公益活動,累計捐贈額7444.3萬元,受理公益包裹60.9萬件。“母親郵包”公益項目自開辦以來,已惠及88.4萬名貧困母親。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郵政,有中國郵政的地方一定有愛心在傳遞。自2009年開始,中國郵政開放了全國3.6萬個郵政網點作為“愛心包裹”受理捐贈站,并專門開發系統,打破郵政傳統包裹實物收寄流程,創新了各地受理、集中處理、集中發運、集中投遞的全新運作模式,使得“愛心包裹”捐贈更加便捷、透明、準確。愛心包裹項目累計籌款5.3億元,惠及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853個縣的2.8萬所學校,為國內600萬名學生送去關愛與溫暖。作為愛心包裹項目特別支持單位,中國郵政承擔著捐贈受理、包裹運遞、款項歸集、發票和回音卡寄遞等各項服務支撐工作,確保了成千上萬個“愛心包裹”第一時間準確投遞到貧困地區及災區學生手中,推動了全民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的指示精神,中國郵政依托網點平臺資源遍布城鄉的優勢,堅持開展綠色郵政建設行動,統一部署綠色包裝、綠色運輸和綠色金融等工作,傾力將企業打造成“綠色運營踐行者,綠色生活推動者,綠色生態守護者,綠色品牌塑造者”。
推進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重點部署綠色包裝項目,著力推進包裝減量計劃、膠帶瘦身計劃、循環回收計劃和品牌推廣計劃的落地,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
減少資源消耗,啟動碳排放研究。積極開展綠色運輸、綠色金融等項目,減少資源消耗;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啟動碳排放研究課題,摸索郵政企業降低碳排放途徑。截至2018年12月底,郵政企業一級干線往返郵路甩掛占比67%,郵儲銀行綠色貸款(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貸款)余額1904億元。
歲月的煙塵散盡,那抹郵政綠卻依然清新。昔日的人工分揀早已變為大數據配送,馬馱人扛也已變身高鐵空運,但變化的是服務方式,不變的是郵政人的初心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時代要求,更是郵政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正如劉愛力所言,“把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人民郵政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讓人民群眾充分共享郵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這就是郵政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新時代表達。
(調研組成員:楊英杰 儲 峰 龔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