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深山密林深處,達斡爾世代唱山歌,山山水水唱不盡,盛世迎來幸福多……”5月的清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仍然寒風習習,在遼闊的北疆大地上,一個小小的綠色身影由遠及近,騰克郵政所員工敖克勒騎著摩托車穿過茫茫草原,口中吟唱的這首莫旗旗歌《密林深處是我家》愈加清晰。當他把一封EMS郵件送到牧民鄂亮手中時,鞋子和褲角早已被濺起的泥水打濕,然而,看到牧民接到郵件時的笑臉,這些他已全然不顧。
莫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國唯一的達斡爾族自治旗。在這片“駿馬難以翻越的山嶺”中,達斡爾族世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郵政作為全旗與外界聯系的唯一窗口,與當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全旗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莫旗郵政也芝麻開花節節高,業務收入從1998年的368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2859萬元;2005~2018年,連續13年實現收入預算目標。更喜人的是,時光荏苒,那份最初的友誼不減反增,并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
鴻雁,在嫩江上翱翔
曾經,莫旗的交通十分閉塞,只有崎嶇坎坷的鄉間土路,人們出行只能依靠步行或騎馬,運輸郵件靠的是馬或牛拉的大轱轆車。“小時候,我就經常坐在父親送郵件的馬車上,當時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顛簸得好厲害。每到一村,鄉親們都蜂擁而至,沒有郵件的老鄉就逗我玩兒,還從家里給我拿最好吃的東西。那種場景至今難忘。”莫旗郵政分公司副總經理德紅梅回憶起兒時跟隨郵遞員父親投遞的那段時光,唏噓不已。
一面是高高的山嶺,一面是長長的嫩江。位于嫩江中游西岸的莫旗三面環水,20世紀80年代,這里郵件進出口全部由江對岸的黑龍江省訥河縣(現訥河市)郵政局經轉。從莫旗到訥河的這條郵路單程全長32公里,嫩江橫亙其間,江面寬達700多米,無橋梁,郵件運輸全靠渡船。當時,莫旗郵政局運送郵件用的渡船是手搖小船,為了裝更多郵件,小船最多能坐四五個人,再裝上郵件,江水就沒到了船舷邊,大家坐在上面大氣兒都不敢出,因為一旦翻船,掉進洶涌的江水只有死路一條。
每年,在冬春兩季封江期間,渡船停運,運輸郵件全靠肩背人扛。對郵政人來說,這段時間是最艱難的。背著沉重的郵袋,腳踩在冰上發出嘎嘎聲,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江中。曾任莫旗郵政局副局長的蘇永利談起這段歷史,感慨地說:“那時真是苦啊!有一天,郵遞員伊福生和李樹元從對岸接郵袋返回時,突然冰面斷裂,身子一趔趄,郵袋落入了水中。他倆毫不猶豫就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把郵袋撈了上來,關鍵時刻展現了郵政員工奮不顧身的精神。”
特殊的地理位置幾乎使莫旗成為一座“孤島”,多年來,莫旗百姓與外界聯系的唯一方式就是翻山越嶺、風雨無阻的郵政人。無論路途多么艱險,莫旗郵政人總能夠克服困難,按照規定的時限與頻次保質保量地完成郵運任務,從未發生過丟失、毀損郵件和人身安全事故,高質量地保障了莫旗百姓的通信暢通。
進入21世紀,隨著111國道開通和尼爾基嫩江大橋、博榮諾敏河大橋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莫旗的交通狀況,全部鄉鎮行政村和絕大部分自然村通路通車,方便了莫旗百姓的生活。而莫旗郵政也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解放初期,莫旗郵政只有9個網點,郵件運輸大多為旱班徒步。后來,逐漸改為畜力郵路、自行車郵路、摩托車郵路、汽車郵路。截至2018年底,莫旗郵政已全部實現農村投遞機動車化。現有6條郵路,普服網點21處,金融網點6處,投遞郵車7輛。
談到郵政的發展,布特哈路郵政支局員工王玉學用“翻天覆地”來形容。1982年參加工作,她先后從事過搖把子電話話務員、報刊發行、包裹業務。“那時候,信件、包裹、匯兌、報刊等業務特別多,都是手工填單,人都快累趴下了。現在都是信息化,工作效率特別高。”
隨著莫旗郵政信息化的推進,各項業務、各個環節都使用了電子信息系統,手工操作時代一去不返。為了跟上形勢變化,王玉學也加緊了轉型。她利用班前班后時間自學、向同事學,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對電腦和各類信息系統都操作自如。換了幾次崗位后,她也成了多面手,成為不可多得的骨干。2018年退休后,她又被單位返聘。她感嘆道:“郵政就是我的家,退休時心里特別不好受。當單位通知我被返聘時,我老高興了,因為覺得還能為郵政再作點兒貢獻。”
映山紅,在草原上怒放
布特哈路郵政支局位于莫旗最繁華的鬧市區,走進支局,一位在父母的陪同下來辦理寄遞業務的女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叫德阿麗,是一位達斡爾族姑娘,現在北京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不僅我往北京寄東西,就是從北京往家里寄東西,都是選擇郵政。我感覺郵政服務挺好的,而且價格也比其他快遞公司便宜,速度一點兒也不比他們慢,有時還更快呢!”德阿麗一邊說一邊熟練地配合工作人員開包驗視。據她說,上大學時,父母給她匯錢都是選擇郵政,雖然現在工作單位離郵政網點有些距離,但她還是會專門到郵政辦業務。“爸媽不認識別的地兒,就覺得郵政有安全感。”聽到這話,一旁的德阿麗父母不好意思地笑了。
莫旗百姓對郵政有著很深的感情,而莫旗郵政也一直在“怎樣能更好地為百姓提供服務”的探索中前行。
莫旗地廣人稀,為確保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個村莊,莫旗郵政在建制村村委會設立了220個村郵站,并加開了4條郵路。
庫如奇鄉所轄9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在籍人口5000人,但是常住人口不過3000人,建制村沒有通郵之前,郵件寄到這里需要十幾天;建制村通郵后,三五天就到了。在庫如奇鄉居住的沃金紅說:“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取郵件很方便。最關鍵的是,郵政不像其他快遞公司加收代辦費。我網購時都會與賣家商量,要求用郵政寄。”
近年來,莫旗郵政加強與交警、稅務等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單位合作,除了在營業網點開通相關服務,又在農村布放了20處便民服務站,提供交管業務代辦、稅務發票代開、稅款代繳、便民生活繳費等服務,將便民利民惠民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記者在紅彥郵政支局碰到了前來換駕駛證的村民敖志強,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換駕駛證還要跑到旗里去,路遠不說了,還耽誤時間,一個來回要一天。有時,趕上人多,還要在旗里住一晚。有了郵政便民服務站,在家門口就能辦了,太方便了!”據了解,為把“警郵合作”項目真正落到實處,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莫旗郵政與交警部門聯系,將交管業務的辦理延伸到農村牧區等偏遠地區,真正做到“各地一個樣、在哪兒都能辦”。
莫旗農村人口占比達76%,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給予很多優惠政策和補助。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少,涉農資金的發放和領取都非常不方便,為此,莫旗郵政利用遍及城鄉的網點優勢,積極推進涉農資金代發工作。為了給百姓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莫旗郵政安排專人負責這項業務,并執行首問責任制和閉環管理,全力確保“無一戶漏發、無一戶錯發、無一戶遲發”,幫助政府將補助款安全、及時、足額地發放到農民手中,受到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廣泛好評。
在莫旗這片廣袤的草原上,郵政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將便民服務延展到各個角落,就像漫山遍野的映山紅,生生不息,無處不在。它把根深深地扎進這片土地汲取營養,拼盡全力去怒放,用最美好的一面回饋給養它的沃土,用縷縷芬芳沁潤著世世代代勞作的人們。
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
莫旗有17個民族,莫旗郵政現有員工114人,少數民族員工占12%。因此,除了搞好業務發展,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宣傳好黨的民族政策、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是莫旗郵政人的另一份重要職責。
多年來,莫旗郵政積極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注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各級分公司的班子成員都有少數民族同志,特別是民族鄉的支局所,都安排少數民族同志擔任負責人。
對如何服務好少數民族同胞、促進民族大團結,德紅梅有著深刻的體會。“我是達斡爾族,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在工作中,我會盡可能地給少數民族同胞提供方便,讓他們感受到郵政的溫馨服務。”考慮到語言問題,莫旗郵政在網點內專門開設有少數民族窗口,并安排少數民族員工為用戶服務。同時,還在窗口設立黨員先鋒崗,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布特哈路支局綜合柜員敖麗是鄂溫克族,一次,一位達斡爾族老奶奶來辦理業務,由于雙方語言不通,交流比較困難,老奶奶情緒比較激動。敖麗立馬給自己的達斡爾族朋友打電話咨詢,經過耐心解釋,這才明白老奶奶的訴求。經過此事,敖麗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開始勤學苦練達斡爾語,現在已經十分精通了。
每逢大事不缺席,這是莫旗當地各界人士對郵政一直以來的印象。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莫旗文娛活動匱乏,莫旗郵政便積極協助當地政府組織青年集體舞、門球運動會、田徑運動會、曲棍球比賽等大型活動并組團參賽,為少數民族同胞搭建起強身健體、公平競技的平臺。這些年來,莫旗經濟不斷向好,于2002年、2003年連續被中國縣域經濟評價中心評為西部進步最快、最具競爭力的縣市之一。當地政府開始發展全季節旅游項目,像春季的坤密勒節、夏季的斡包節、秋季的曲棍球節、冬季的冰釣節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而每次旗里舉辦的重要活動幾乎都有郵政人的身影。2018年8月,當地政府舉辦了“慶祝莫旗成立60周年”系列大型活動,莫旗郵政抽調報刊、集郵、函件等多名專業骨干組成項目組,從源頭介入,制作門票、手提袋、紀念郵冊等產品,充分展現出當地特色文化,得到了高度認可。
1998年,尼爾基鎮遭受洪水襲擊,當地百姓需要盡快疏散,但很多老人安土重遷,不愿離開。莫旗郵政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緊急抽調6名黨員組成了突擊隊,冒著生命危險挨家挨戶把老人背出來。“我們當時都寫了遺書。”突擊隊成員之一、現任莫旗郵政分公司總經理蔡金魁說。為保證郵路不中斷、服務不中斷,莫旗郵政全員上陣,肩挑人扛、涉水蹚泥運送和投遞郵件。“平時騎自行車只要半個小時的段道,我們在泥濘中至少要走1個小時,許多同事因為長時間扛郵袋,肩膀磨破了、腳泡爛了。”蔡金魁對那段經歷記憶猶新。由于在抗洪搶險中表現突出,莫旗黨委授予莫旗郵政抗洪搶險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近幾年,按照旗委、旗政府的扶貧工作安排,莫旗郵政義不容辭接下艱巨的扶貧任務,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共籌集到7萬元投入扶貧。同時,莫旗郵政還安排8名員工參與固定幫扶,擔任定點幫扶村黨支部書記,進村入戶,建檔立卡,詳細查找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精準施策。目前,莫旗郵政幫扶的18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貧困戶吳迪家里田地少,生活極其困難,吃飯都成問題。一開始,他認為自己是貧困戶,國家就得幫他,不想付出勞動。后來,經過莫旗郵政幫扶人員耐心的思想教育,他的觀念出現了根本性轉變,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希望,鼓足了精氣神,不但把自家的田種得好好的,還利用農閑時節主動出去務工。憑借自己的雙手,他的錢包越來越鼓,在城里買了新房,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現在已是穩定脫貧戶。“多虧了莫旗郵政的同志,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真謝謝他們!”吳迪感激地說。
目光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過去,曾經,莫旗這片美麗的土地交通閉塞,歷經滄桑的各民族群眾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而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點上聚焦現在,莫旗已經成為內蒙古大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如石榴籽般緊緊抱在一起的各民族群眾生活幸福、安康。這其中,有一代代莫旗郵政人的默默奉獻。未來,他們將繼續沿著前人的足跡,在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莫旗郵政在網點內專門開設有少數民族窗口,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方便,讓他們感受到郵政的溫馨服務。圖為布特哈路支局局長孫慧為少數民族群眾介紹郵政業務。
20世紀80年代,莫旗郵件進出口全部由嫩江對岸的黑龍江省訥河縣(現訥河市)郵政局經轉。每年冬春兩季封江期間,渡船停運,運輸郵件全靠肩背人扛。老照片上,郵政人扛著沉重的郵袋,踩在脆弱的冰面上徒步運郵,冒著生命危險保障著莫旗百姓的通信暢通。
2002年,尼爾基嫩江大橋開通,極大地方便了嫩江兩岸人民的生活。莫旗郵政與時俱進,加速現代化轉型發展,縮短運郵時限,為當地百姓提供更加快捷的郵政服務。
騰克是莫旗所轄的達斡爾族聚居鄉,騰克郵政所只有敖克勒一名員工,他半天營業、半天投遞,確保了當地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郵政服務。圖為敖克勒在投遞間隙與牧民交談,了解牧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