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在太行山脈轉了幾道彎,才終于遇到華北平原,從此一路向東、滾滾而前。這個轉折點位于河北省平山縣,革命圣地西柏坡就在這里。5月8日下午,站在河北省西柏坡紀念館的“五大書記”群像前,平山縣郵政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負責人王磊和紀念館負責人在仔細敲定即將開啟的“壯麗七十年 魅力新時代”全國集郵文化巡回活動細節。
70年前,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如今,一場70年追夢的回眸將從這里起航。
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從“兩個務必”的見證者到踐行者,在歷史的每一頁,一代代郵政人用扎扎實實的行動,為偉大精神寫下生動鮮活的注腳。
精神高地,紅色力量代代傳承
“黨政軍民學,信息、報刊、信件,全憑著鴻雁頻傳。艱辛里有榮光,苦里頭有甘甜。”這首歌頌郵遞員的小詩,出自平山縣郵電局退休員工封如奇老人。1974年,封如奇退伍后做了孟家莊郵政所的一名郵遞員。回憶起當年的投遞工作,老人說,和現在四通八達的交通不同,20世紀70年代,西柏坡像一顆石子,靜靜地酣睡在太行深山的皺褶里。“八山一水一分田,路上疙里疙瘩,遇上雨雪天氣,還會有山體滑坡的風險。”為確保中央的最高指示能第一時間傳達到祖國的各個角落,封如奇說,那時,他每天天不亮就開始投遞,騎著自行車往返50多公里,為包括西柏坡在內的七八個鄉的百姓投信送報,“每天至少投遞10小時,《人民日報》《建設日報》等黨報必須當天送達,就連年三十也得送完報才能安心過年”。
老人表示,正因為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郵遞員就是當地老百姓的耳朵和眼睛,老百姓也回報以真心和信任。“老百姓真是把我們當成親人對待啊!”老人回憶道,那時,投遞到飯點時,老鄉們總是爭相邀請郵遞員在家吃頓便飯,郵遞員拗不過,只好吃過后又偷偷留下糧票;碰上需要領取匯款單和包裹時,老百姓會放心地在通知單上按上手印,待郵遞員第二天把錢物捎來;遇到惡劣天氣、車輛故障,老鄉們總是二話不說伸出援手……車鈴聲聲,是講不完的魚水情深。
現任平山縣分公司服務質量部負責人的侯建偉于1987年接過了封如奇的接力棒,在這條郵路上一走就是10年。回憶起上崗第一天師父的教誨,侯建偉恍如昨日:“師父說,投遞工作沒有任何竅門,唯有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這句簡短有力的教導,侯建偉用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詮釋。
1996年,河北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滹沱河漫過堤壩,眼看著當地交通、通訊全部中斷,當時的平山縣郵政局作出了“路中斷,投遞不能中斷”的決定。為了保證當地百姓的正常用郵,侯建偉腳穿膠鞋、身背郵袋,在暴雨不斷的8月蹚了整整一個月的水。
“每天晚上回去把膠鞋晾干,第二天再湊合著穿著上路。”然而,面對水深齊腰的洪流,膠鞋早就無濟于事。一個月后,張牙舞爪的洪水不甘地退去,卻給侯建偉留下了風濕和右側股骨頭壞死的“紀念品”。
侯建偉的這段經歷,令時任西柏坡村支書的閆文進老人感動不已,他稱贊道:“郵遞員架起了黨和群眾的橋梁。”1997年,西柏坡被評為全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先進黨支部,隨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取經”信像雪花般地飛到了西柏坡。而在回信時,老人卻犯了難,一些信件寄出時地址和郵編不甚詳細,為確保信件寄達,閆文進只好向時任孟家莊郵政所負責人的侯建偉求助。早將一本郵編“印”在腦子里的侯建偉順利幫他解決了問題,隨后,西柏坡的典型經驗通過郵路傳到了祖國各地。
紅色精神代代接力。如今,新一代的投遞員又賦予綠衣使者新的時代內涵。
2006年,郝正軍成為一名郵遞員,入職以來,他始終以“國家隊”的使命擔當完成每一次投遞。截至目前,經他處理的郵件從未發生過缺失、丟村甩點、捎轉現象,郵件妥投率100%。站在 西柏坡這個精神高地,郝正軍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為滿足西柏坡電廠用戶的需求,他主動改“一日一投”為“一日兩投”——上午送報紙,下午投信件,并為出入不便的用戶捎帶包裹和商品,盡己所能為用戶提供方便。
2017年,熱愛公益的郝正軍主動加入平山縣和愛協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在公益活動之余,每月,他都拿出自己薪酬的10%,資助一名貧困學生。動人的事跡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郝正軍入選2017年度石家莊市郵政分公司年度勞動模范,并連續兩年被平山縣宣傳部評為“先進標兵”。有人用“平常事、平凡人、平和心,走出不平凡的郵路”對郝正軍的事跡給予高度評價。
趕考源頭,艱苦創業勇立潮頭
步入平山縣分公司,赫然映入眼簾的便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全黨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務必”是平山郵政人在面臨每一次“趕考”時的自勉與激勵。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染綠了西柏坡,不惟計劃惟市場的發展理念也在平山郵政悄悄萌芽。1986年,郵政儲蓄恢復辦理,時任平山縣郵政局局長的封丁武順勢提出:“肩負‘人民郵電’的使命擔當,就要為老百姓提供與之匹配的服務實力。”隨后,平山縣郵政局以儲蓄為突破口,對培養員工的業務技能、服務理念、素質提升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效果立竿見影,當年,溫塘郵政支局成為石家莊首個儲蓄余額破百萬元的支局。
1998年的獨立運營是全國郵政發展史上的一次“大考”。“那時候是真窮啊,別說企業營收了,連發工資都得靠當時石家莊市郵政局的撥款補貼。”回想那段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現任平山縣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封素莉說,“當時,全局員工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和決心做了三件事,深刻學習《細節決定成敗》、形成周例會工作匯報制度、走出大門找業務。”時任平山縣分公司函件部營銷員的李新梅形容那是一場“靈魂的自我救贖”,形勢倒逼所有人摒棄了“等業務上門”的慣性,主動走向市場接受歷練,這注定是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
沒有用戶,怎么發展業務?老區人能吃苦。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李新梅跑遍了縣里所有的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艱辛不言而喻,但李新梅說:“一旦決定出發,最困難的就已經結束。”第二年,李新梅收獲的是主題郵資封在全縣初中以上學校全覆蓋的靚麗成績單。
成就帶來信心,夢想催生斗志,艱苦創業是烙在每一代平山郵政人身上的印記。
現在,每逢“二七”趕集日,溫塘支局的廳堂里總是滿滿當當,在這里辦理存取款、買理財、代繳費等業務的用戶絡繹不絕,而在4年前,這里還是一派門可羅雀的光景。
2015年,肩負著扭轉支局發展頹勢的使命任務,田素梅上任溫塘支局局長。“剛接手時,溫塘支局的各項指標都比較落后,員工士氣也很低落。”不久,田素梅就發現,支局業務宣傳不到位是導致發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周圍很多老百姓連郵局在哪兒都不知道。”于是,一份以提振員工士氣為著力點,以擴大宣傳和提升服務為抓手的“溫塘復興計劃”逐漸成形。田素梅一方面帶著支局員工制作了業務宣傳單頁,每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宣傳郵政業務;另一方面對照網點轉型模板,指導員工逐項落實,提升服務。
“那時候,員工不是在大堂就是在走訪,10分鐘解決午飯是常事兒。”田素梅說。數輪全面覆蓋的“走千訪萬”很快收到了市場反饋。在2015~2016年金融旺季生產中,溫塘支局打了一個翻身仗,以超既定指標40%的成績“高空飄過”。翻開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清晰記載著網點VIP客戶的存款到期情況。到期提醒,已經是溫塘支局所有人的“習慣”,并帶來了近90%的用戶高轉存率。在2016~2017年金融旺季生產中,溫塘支局的各項發展指標均穩列全縣郵政前列。
采訪中,拼搏精神已經由點及面地成為平山縣分公司的企業文化。2008~2018年,10年間,平山縣分公司利潤增長了將近6倍,各項經濟指標均位于石家莊市分公司前三位。
追夢時代,創新轉型初心不改
“唐老板,您的貨到嘍!”5月7日15點,投遞員陳二健熟門熟路來到位于唐家溝村的新合作超市,幫著老板把貨品碼放整齊。店主唐二會邊清點邊說:“剛盤了貨,紙巾和醬油不多了。”“行,明兒就給您捎來!”陳二健爽快地應道。
自從2014年“升級”為一名“郵掌柜”,唐二會就再沒為店鋪經營發過愁。以往每半個月到20公里外的市場進貨的舟車勞頓,如今已經被產品齊全、專人配送的“郵掌柜”系統全面取代。而生活繳費、代購、郵件自提等延伸服務,在便捷了周邊百姓生活的同時,也為小店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唐二會坦言,自從搭上了郵政的綠色快車,自己的小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三個娃娃都順利大學畢業了,今年還給小兒子在石家莊市里買了房。”唐二會眼里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如今,平山縣分公司在全縣布局了181家“郵樂”加盟店和460個便民服務站,其中,有效使用的POS機便民服務站覆蓋了80%的行政村,真正為當地百姓打造了“十分鐘生活圈”。
走入位于石家莊市新華區的中國紅地根文化創意展館,革命圣地的紅色文化和優質資源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據紅地根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的發展理念是以紅色品牌產品宣傳紅色革命文化,以紅色文化提升本土產品的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
“在助推‘紅地根’品牌走出去的過程中,郵政對老區產品的扶持值得點贊!”紅地根公司負責人指著展廳中的紅地根大棗、酸棗汁等當地特色產品由衷地說道。2017年,都以傳承紅色文化和助力鄉村振興為使命的紅地根公司與平山縣分公司走到了一起,在個性化郵票定制、旅游聯票推廣等業務初顯成效的基礎上,雙方又共同聚焦當地優質農產品。
線上,平山縣分公司依托郵樂網,為“紅地根”品牌產品制定了補貼成本價50%的推廣方案,在地方館打造爆款;線下,充分發揮郵遞員、營銷人員及郵樂購等平臺資源,展放宣傳涉及西柏坡的旅游紀念品、土特產品、老粗布等近20款產品。據平山縣分公司渠道平臺部負責人張彥明介紹,旺季時,每天有近500件“紅地根”品牌產品通過郵政渠道走向全國。
“通過這一項目,我們希望為西柏坡的精神傳承和老區消費扶貧貢獻一份郵政力量。”張彥明說,目前,平山縣分公司正在和地方相關部門對接,推動當地中華壽桃、大棗、蘋果等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打造。
在西柏坡精神的滋養下,平山縣分公司使命在肩。2000年起,王磊就致力于以郵為媒,傳承西柏坡精神,先后制作了《聚焦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兩個務必》等郵冊20余冊,“我們希望能夠借助郵品,把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紅色密碼’展現在世人面前”。
2018年,王磊帶著西柏坡紅色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同年10月,曹火星(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創作人)少年郵局在西崗南小學落成。五年級的劉昊是少年郵局的工作人員,對海洋世界頗感興趣的他,希望能擁有一本屬于自己的海洋郵集,最終,這個愿望在少年郵局得到了滿足。據校長劉增平介紹,學校通過主題郵局這個平臺,相繼開展了生肖文化、西柏坡文化等特色展覽,并與石家莊師大附小形成了結對關系,為大山里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觀察世界的窗口。“孩子是西柏坡的未來,在他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總有一天它們會開花、結果!”校長劉增平說。
登高極目,滹沱河水源遠流長;胸懷夢想,郵政發展再譜新章。出發,西柏坡;奮斗,新時代!
封如奇(中)接受記者采訪,講述那時的投遞經歷。
紅色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平山郵政人艱苦創業、拼搏奮斗,為廣大用戶提供著不斷創新的郵政服務。圖為柏坡東路郵政支局黨員蓋凌霄在服務用戶。
西柏坡紅色文化走入了中小學校,曹火星少年郵局小員工劉昊為記者講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明信片所記載的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