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個崗位都閃著榮光,都可以成果豐碩、成就夢想。
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革發展過程中,郵儲人充分發揚不畏困難、勤勉敬業、銳意創新、真抓實干的精神,奮勇拼搏、逐夢前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進步,與您同步”的理念,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希望的土壤,為將郵儲銀行建設成為最受信賴、最具價值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的共同夢想而全力奮斗,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貢獻著郵儲力量。
本刊特開設《追夢郵儲人》專欄,講述郵儲人敢于擔當、奮力追夢的故事,彰顯新時代郵儲人的嶄新風貌,接下來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走近他們……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郵儲銀行數據中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2019年“全國工人先鋒號”。這是數據中心繼獲得“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狀”“中央國家機關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優秀品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青年文明號”等20余項榮譽稱號后再獲表彰。
榮譽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數據中心,走近一群可愛可敬的運維人。
忙碌 爭當服務先鋒
數據中心自2007年組建,2014年完成北京豐臺、亦莊和安徽合肥“兩地三中心”生產格局構建,主要負責郵儲銀行全行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工作,承擔著“兩地三中心”各類生產、災備等近200套計算機系統以及小型機、PC服務器等數萬臺計算機設備的運行維護,支撐著全行近4萬個網點、5.84億名客戶、數萬億元的資金流和信息流運轉。
數據中心作為郵儲銀行運行的“心臟”,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融入系統運行維護工作中,以系統安全運行為中心,不斷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致力于系統運行質量提升。2018年,郵儲銀行個人核心系統交易峰值接近2億筆,系統交易成功率達99.93%,居行業領先水平。
“我們應用四組主要負責渠道管理平臺、渠道管理平臺二期、個人信貸系統、公司信貸系統、客戶信息平臺、密鑰管理平臺、大總賬系統等45個系統。主要工作任務就是隨時監控系統運行情況,隨時處理系統問題,隨時做好應急應對。”應用處四組負責人王葛的口中一連串蹦出三個“隨時”。他說:“這只是我們的部分工作,我們還要根據問題的表象,深入原因分析,提出系統優化建議方案,提交項目組完善系統功能,待版本形成后的營業日終開展系統變更升級……”
“忙”,是數據中心的代名詞。運維工作的性質,除了要求運維人員7×24小時不間斷進行輪流值守,實時監控系統運行情況、處理系統告警事件、對總行及各分行信息系統進行業務及技術電話支持、處理事件單、處置故障、系統優化升級外,數據中心還要承擔災備建設、切換演練、生產數據管理、信息安全管控、基礎設施建設維護等工作。此外,隨著郵儲銀行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數據中心還要負責總行所有信息工程項目的硬件設備安裝部署、網絡接入導通、系統上線支持等硬件基礎環境建設。為提升運維水平,數據中心一直以來踐行運維前移的理念,并參與技術方案編寫,業務需求、技術方案評審等大量工作。
“當前,我行新一輪IT規劃正在推進落地實施,工程上線很集中,經常是好幾個工程并行推進,而目前我行很多系統都采用云架構,每個系統少則幾十臺節點服務器,多則幾百臺,比如大數據平臺就有700多臺服務器、約200臺存儲,系統安裝部署的工作量非常大。為了趕項目進度,我們經常加班加點,有時在機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機房封閉的環境,根本分不清是白天還是黑夜。特別是在新技術使用過程中,部署時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需要多次協調廠商、項目組,竭力尋求問題解決辦法,壓力很大。”亦莊數據中心系統管理處的尹宏明說這番話的時候,剛剛從機房出來,眼睛布滿了血絲。
秦明宇是2004年畢業的,2016年通過社會招聘進入郵儲銀行,現在亦莊數據中心負責網絡維護工作。他說:“現在的工作狀態,仿佛又回到了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大,自覺加班已是常態,可以說很拼,而自己其實早就不再年輕,可每次拼完,心里卻異常踏實和舒暢。”這樣的加班還好,最讓他們感到扎心的是系統故障;最害怕的莫過于“午夜驚鈴”。只要電話一響,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身居何處,都要快速作出反應,甚至半夜起床披衣趕到現場,穿著拖鞋、睡眼惺忪、頭發蓬松來到現場的情況在數據中心早已見怪不怪,特別是在故障棘手的時候,不眠不休更不在話下。“自從當了運維人,我的手機始終保持24小時開機,我會時不時看一眼手機信息,是否有故障信息告警,是否有緊急突發事件,這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應用管理一處處長高建仕說。
拼搏 巾幗不讓須眉
他們何嘗不累呢?應用系統維護人員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幾個甚至十幾個系統的應用維護,系統和網絡維護人員各自負責上百臺設備的維護。他們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堅守著系統運行,堅守著金融服務的初心和責任。其實,他們的身份,除了運維人,還是別人的兒子、女兒,或是別人的父親、母親,他們同樣上有老、下有小。
在數據中心,還有這樣一群人,她們共同的名字叫“女生”。身為女兒身,在她們的身上,卻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楊若帆,作為會計管理平臺的主要負責人,每年都得撐起年終決算技術支持的大任。從梳理所有參與決算系統的流程,到制定整體決算技術支持方案,再到預演、決算,需要召開多次協調會,溝通大量事項,配合業務部門、省分行查詢眾多的賬務,連續熬夜不抱怨一聲苦,連續五年來順利支撐著年終決算圓滿完成。孔楠,主要負責三方支付系統,在互聯網金融大發展的時代,電商活動一年比一年如火如荼開展,面對突增的交易量對系統的沖擊,她挺身而出,白天組織討論方案,晚上配合支付寶等三方公司開展系統壓力測試,優化系統功能,不斷提升系統處理性能。郵儲銀行三方支付系統在“雙11”活動中,一年比一年表現出色,其中2018年“雙11”零點交易系統成功率達到99.99%,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肯定。朱瑞、羅亞平作為兩名女性處室負責人,帶領著各自的團隊拼殺在運維一線,確保了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為郵儲銀行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
數據中心自成立以來,系統運行平穩,目前個人核心業務系統交易高峰值突破2億筆,跨行交易成功率一直以來穩居全國性商業銀行前列,未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工作成績得到多方肯定。
創新 建功運維新時代
近年來,郵儲銀行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新。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在資產托管業務的應用,基于機器學習技術的智能客服、智能票據識別、遠程授權機器人等智能化項目相繼投產,云計算技術應用大規模推進,手機銀行等多個系統實現云平臺部署。創新為郵儲銀行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保障。
面對金融科技發展浪潮,數據中心積極參與總行科技創新工作,并結合運維實際工作,致力于開展運維創新。數據中心成立了云創新實驗室,對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進行積極探索和積累;啟動綠色數據中心能耗項目建設,在風險預警和節能降耗方面開展有益探索;積極參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雙創”活動,在2018年“雙創”活動中,19個金點子被集團公司采納,3個課題榮獲郵儲銀行科技創新項目。
“我們是運維人,從更大的方面來說我們是技術人。面對洶涌澎湃的金融科技浪潮,如果不學習、不創新,等于放棄了自己,也等于給數據中心拖后腿。”合肥數據中心的孟凡智眼里閃著堅定的光芒。他,只是眾多運維人的一個縮影。他們,在運維工作之余,自主研發各種運維小工具,提高運維工作效率;自主研發交易量監控系統、外包管理平臺、事件單統計分析系統,目前正在推進新一代智能化監控平臺建設,致力運維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數據中心《自主可控開源Postgre SQL分布式數據庫在金融業應用研究》課題,在銀保監會風險課題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敬業 也有詩和遠方
數據中心人員平均年齡為34歲,他們并不甘當“技術宅”。這個團結的集體,在“兩地三中心”之間,實施一體化運維,制度共享、工具共享、資源共享,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等方式加強交流,共同效力于運維服務工作。
數據中心堅持黨的領導,認真組織員工開展多種形式的黨建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形成 “兩學一做”“三會一課”學習常態化機制,不斷提升運維隊伍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促進運維工作蓬勃發展。工作之余,他們開展“學思踐悟”黨建知識競賽活動、組織到西柏坡學習“趕考精神”、參觀“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等,不斷增強中心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他們走進青山綠水,組織一場團隊活動升華友誼,釋放員工活力;他們走進宛平城敬老院,奉獻一份愛心,弘揚中華孝順之美德;他們走進郊外,親手栽下一棵樹,讓綠水青山長留。此外,數據中心還積極對接郵儲銀行相關支行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支持中國郵政扶貧活動,組織員工購買扶貧產品,積極參加“郵愛自強班”籌款捐款等活動,積極響應中央支持西部發展及維穩號召,先后派出多名技術骨干赴青海、寧夏等地區開展交流掛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系統管理員劉暢在青海省分行任職一年后,寫下了《行走在果洛的日日夜夜》一文,寫出了郵儲人所經歷所付出的艱辛;寫出了郵儲人每個笑容背后咬緊牙關的堅韌;寫出了郵儲人扛起大行責任行走的無怨無悔。文章在“郵儲銀行微工會”公眾號推出后,感動了無數郵儲人。
未來,郵儲銀行將繼續堅持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堅持科技創新,積極布局金融科技,推進特色化、綜合化、輕型化、智能化、集約化轉型,持續提升信息科技核心競爭力,深耕極致客戶體驗,建設數字化智慧銀行。數據中心負責人馬德輝滿懷信心地表示:“下一步,數據中心將在總行黨委的領導下,繼續加強業技協同、總分聯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升運維服務質量,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合肥數據中心技術人員檢查機房運行情況。
數據中心第三黨支部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在“雙11”保障現場為員工慶祝生日。
數據中心開展“青年林”養護活動。
數據中心開展主題拓展活動。
群策群力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數據中心運維人員共同研究系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