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卸省際一級干線95趟,3.28萬件;接卸省內二級干線50趟,9.56萬件;接卸市內趟車103趟,17.7萬件。發運省際一級干線54趟,19.49萬件;發運省內二級干線76趟,29.74萬件;發運市內趟車140趟,11萬件;當日處理郵件59.8萬件。1月14日,記者走進南京郵區中心局的神經中樞——調度中心,領略這里神秘卻又動人心魄的日常。
“51號垛口卸車人員對大小件分選路向判斷不熟練,122~124號垛口需增補工作人員……”綜合調度員孔令海依次巡視卸車垛口、供件臺席、異形件處理區域、裝車垛口、棧存區域等處理場地,并不時記錄。1月16日將進入春節旺季生產,他正忙著為旺季作業方案做最后的測試與完善。據測算,春節期間,南京中心局的郵件處理量將接近2018年“雙11”峰值。
“這里就好比一臺設計精密的大型機器,任何一個環節的閃失都可能對郵件處理時限產生致命的影響。”作為南京中心局處理峰值從日均不足十萬件到如今突破百萬件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孔令海深知前期計劃的可行性對旺季生產秩序的重要性,“春節旺季量大、時長,對人員技能和設備運轉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經過一上午的現場踩點,孔令海發現外包人員的配備及業務技能是制約當前處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下午,請各委辦公司負責人再召開一次碰頭會。”他邊走邊在群里發著通知。
“現場市趟下行待裝郵件較多,請汽運區內組和轉運夜班關注。”16時,南京中心局調度中心現場調度員潘小龍在例行巡查中發現,前一夜的大霧導致部分一干車次滯后到達,形成市內進口件短時間峰值,他立即在工作群中發出提醒。“已安排,做好加班車輛準備工作。”汽運中心分管市趟的副經理黃衛立刻回復。
作為現場調度,潘小龍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深入處理現場的“活指標”。現場巡視中,他每經過一處,都要將現場情況和腦海中的操作規范進行比對。在棧存堆位前,逐個翻閱籠車上的堆位標簽,查看是否存在無序發運;在裝車環節,準確判斷裝車規格和車輛裝載率,因為容積就是成本……對能夠及時整改的,他設法第一時間解決。
生產無小事。潘小龍笑言,從事現場調度工作一年來,他越發覺得,自己已經對處理現場的包裹產生了“老父親”般的關愛。這不,一輪巡場結束,他就匆匆趕回后臺,分析“長三角”區域800多名“落后生”逾期原因,是自己責任的,立即制定整改措施;是外部責任的,立即反饋經營端。
走進調度中心后臺,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辦公區的指揮調度大屏。坐在大屏前不斷調閱滾動視頻的,是監控管理員陳寧生。
陳寧生介紹,裝置在處理中心各環節的一個個攝像頭,為調度中心增加了一雙雙眼睛。“這些監控設備不僅能動態反映生產現場的即時狀況,為車輛、人員、設備的及時調度提供信息,還為我們掌握郵件運行軌跡、作業規范、郵件安全等提供了依據。”提起現場監控的功能,陳寧生立即打開了話匣子。
2018年,南京中心局通過在裝車垛口增設攝像頭和喊話系統,以遠程監控替代了裝車過程的人工管理,實現了裝載管控非現場化,每車裝載量平均增加5%。
“監控系統還可完善,如果在裝車皮帶上方加裝一臺掃描儀和顯示器,在每個包裹裝車前顯示面單號碼,我們查找起來就更方便了。”陳寧生準備把這個建議作為金點子提交。
記者走出南京中心局時,已近21時,調度中心白班和夜班的工作人員剛剛完成工作交接。深冬的夜晚,馬路上車輛寥寥無幾,行人稀少,而南京中心局里,燈火通明、機器轟隆,正以它一天中最光芒四射的姿態向守護它的調度人致敬。